资讯

选调生嘉峪关事件无需过度解读

聚焦云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一位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因不满被分配到嘉峪关工作而发表不当言论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该选调生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中表达了对嘉峪关这个城市的不满,使用了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描述,如“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这些言论迅速激起了公众的广泛争议。

我们知道选调生政策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至今,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核心目的在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从高校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在现实工作中选调生通常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在政府部门也能够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说到底,选调生嘉峪关事件,只是个例,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一味对顾某的个人言论作过多的批评,少一点奚落多一点尊重,更不要以点带面让选调生这个群体背负额外的负担。

当今时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尊重个人的选择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基本色彩。从个人的角度讲,此事件反映了部分年轻公务员对职业选择的心态问题。根据顾某的叙述,她原本并未将公务员作为职业首选,而是在家人的影响下选择了这条道路。这种情况揭示了一些年轻人在职业规划上的迷茫和无奈,以及缺乏对所从事工作的认同感。这种心态如果不加以调整,即便身处其他任何职业,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热情和能力。

事件也暴露了当前“考公热”背后的一些问题。随着公务员职位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年轻人将其视为稳定和体面的职业选择。然而,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一些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的本质和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家庭、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当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公务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同时,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也应更加理性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发展,而非仅仅追求稳定和体面。

此外,引发舆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顾某的言论反映出地域之间的偏见和歧视。将嘉峪关描述为“落后的小县城”,不仅伤害了当地居民的感情,也显示了对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无知和不理解。选调生的价值就是要到基层锻炼,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理应具备更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而不是对工作地点持有偏见。

总之,选调生嘉峪关事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理性思考的机会。如何真正选出那些具备能力且有志于基层工作的人才?是大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进行选调生的宣介工作时,应全面而真实地展示岗位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挑战,确保信息传递的前瞻性和透明性。(云南玉溪  杨海燕)

来源: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党史研究室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