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绘就古城乡村振兴新图景

古城融媒
关注“看到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游客来村里,有玩场有看头相当不错。”说起家乡的变化,古城区束河街道普济一组春节返乡探亲的和云松脸上写满了自豪感。

近年来,古城区围绕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根据“品味农业情调、享受田园生活、体验农耕文化、观赏休闲风景”的工作目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特色,导入农旅融合重大项目,以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看产业 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发展休闲农业,既是加速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三产融合”,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冬日的七河镇共和村,虽没有了夏日的生机盎然,但行走在位于该村的丽江卓莓公司项目基地内,沐浴着暖阳,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全球最大的鲜果莓类供应商和零售品牌,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目前在全世界28个国家有经营。”据卓莓项目基地负责人介绍,丽江卓莓公司目前已基本完成园区整体建设,在原有170余亩草莓等鲜果莓类种植面积基础上,今年3月还将计划种植150亩,明年再增加到180亩,园区整体投产后,每年将需要临时性用工4800人次,将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群众增收。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成立于2015年的丽江万农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滇重楼等道地药材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科研开发为一体,实现从种苗到药材回收全程追溯的闭环生产型企业。2018年以来,万农以“每家5分重楼地”模式,在七河镇积极探索统一制定种植计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模式、产品包销售“五统一包”联农带农模式,目前已在古城区5个乡镇分别布点种植了红花1500亩、云木香750亩、云当归250亩,以及桔梗等共计3000余亩的药材种植,有效带动了各乡镇低收入人口顺利脱贫并得到有效巩固,促进了山区村社千家万户共同致富,取得了良好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示范作用。

目前,古城区立足文旅产业发展、独特优势和高原立体气候特征,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功能作用,进一步推进高原花卉、草莓、木梨、中药材、烤烟和生态肉牛等产业的示范、带动、推广规模,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活动,推动土地集中、规模化发展,积极打造一批集种植、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项目,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出游选择,更为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看文旅 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随着近郊游、微度假、乡村旅游热度不断升温,古城区以点带面、全面推动18个“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借助18个村独特的风光风情和资源优势,各村积极挖掘、推介乡村旅游精品,并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示范带动、村域联动、融合发展、差异互补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让村民能寻得到乡愁,看得到奔头。

“努力实现让田园变乐园,园区成景区。”在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四季花开乡村振兴示范点,贵峰社区通过整合农业、旅游业项目资金,下辖各村组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正进入尾声。“我们将依托开南现代花卉产业园区,重点招引游玩、体验类项目,实现田园+景区+乡村餐饮联动发展,持续打造特色吃、住、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让游客在我们村里吃得香、留得住、玩得好,以农文旅融合成效助推全域乡村振兴。”贵峰社区党委书记和立峰说。
为了进一步推动探索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古城区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的原则,将乡村旅游工作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高起点、科学编制《丽江市古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丽江市古城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城乡融合、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规划统筹。

依托束河古镇、观音峡景区、丽江古城花卉产业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古城区七河镇建乙草莓采摘基地、大东温泉度假小镇等项目,不断打造一批文旅融合产品示范项目。九子海生态旅游景区、开南街道贵峰四季花开乡村振兴示范点、普济民俗文化旅游村、丽江茶马古道东环线景区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力争把古城家门口的好风景逐渐变成群众致富的好“钱”景。
来源:古城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