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信达生物自主研发PD1/PD-1达伯舒联合达攸同为肝癌患者提供一线疗法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肝癌患者的又一福音:北京时间2021年6月16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刊登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牵头的PD1/PD-1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晚期肝癌的II/III期关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标准靶向药物治疗相比,该疗法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延长,可作为肝癌的一线疗法。

(ORIENT-32临床研究成果刊发在《柳叶刀·肿瘤学》上内容)

这项代号为“ORIENT-32”的临床研究,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1/PD-1抗体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VEGF抗体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II/III期关键临床研究,为全球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PD-1联合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达伯舒®和达攸同®均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采用这两种药物联合疗法的研究成果意味着中国创新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水平达到了国际高水准。”国家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信达生物此次开创的全新疗法将让更多肝癌患者获益。

我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一半,传统疗法预后不理想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的肝癌患者占全球数量的一半左右,肝癌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5%,其中85%~90%为肝细胞癌(HCC),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

多年来,靶向治疗都是肝细胞癌的重要一线疗法。然而,研究数据表明,一线治疗中,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对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不如未感染乙肝患者,预后并不理想。

PD1/PD-1抗体联合VEGF抗体,“中国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癌效果显著

达伯舒®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PD1/PD-1抑制剂。癌细胞的表面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PD-L1,它和免疫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后,会让免疫细胞产生“错觉”,失去杀伤癌细胞的能力。PD1/PD-1抑制剂的作用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插一刀”,使PD-1和PD-L1不能结合,让免疫细胞重新活化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此前,达伯舒®已在中国获批三项适应症,包括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阴性和ALK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化疗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

达攸同®属于血管生成抑制剂,其抗肿瘤的原理机制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区域的供血、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饿死”肿瘤的治疗目的。达攸同®除了具有既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抑制VEGF相关的免疫抑制、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进一步增强达伯舒®恢复机体抗癌免疫的能力。

据了解,两款药物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樊嘉院士牵头的这项临床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11日-2020年1月15日,共入组595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对照传统标准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未达到”和10.4个月,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是4.6个月和2.8个月,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44%。此外,信迪利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7.0个月、6.6个月,而靶向治疗是3.5个月,表明免疫联合组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更能够耐受持续治疗。

国家药监局已受理该疗法的上市申请,将为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这项研究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体现了国际肿瘤学界对这项高质量中国原创研究的认可。”樊嘉院士表示,在此项研究中,信迪利单抗与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提供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和传统靶向治疗的对比数据,给全世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同时,这也是全体研究研究团队以及受试者在新冠疫情下,克服重重困难共同付出而实现的成果,为中国乃至全球肝癌患者提供了又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肝癌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受理了达伯舒®联合达攸同®治疗一线肝癌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