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闻

专访瑞尔齿科正畸医生吴琼 与患者做朋友,以精湛医术助力绽放自信笑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牙齿美观自然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尤其伴随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对传统固定矫治器,隐形可摘戴牙套的出现,使得矫正过程也能兼顾美观,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5月15日是世界正畸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璀璨一笑焕新生”。记者采访了瑞尔齿科上海正畸专科医生吴琼(以下称吴医生),让他为我们讲述牙齿矫正的故事,尝试以医生的视角解读正畸是如何“创造”自信微笑的。

   科学的牙齿矫正:合理利用矫治工具,准确把握牙齿矫正时机

在口腔医学的诸多学科中,正畸学显的既“偏科”又“综合”:不仅要求医生有很强的专科素养,同时还要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既要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也要照顾好他们的就诊体验;既要听懂他们的审美诉求,也能将其量化整合成为具体可实现的治疗项目。成为一个合格的正畸医生,也并不只是一纸证书这么简单,而是集理论、实践甚至经验为一体“熬”出来的,其中仅理论一项就堪称一大“难”,“学院派”更是入行硕士起步。

吴琼医生研究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正畸科,师从正畸前主任委员金作林教授,求学期间曾多次代表科室参加全国正畸弓丝弯制比赛并获奖。专科从业十余年,积累了丰富了正畸临床经验,擅长全年龄段的错颌畸形矫治,包括儿童早期矫治、青少年固定矫治、成人牙周炎及严重骨性畸形的正畸等。

吴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矫正虽然被通俗理解成“戴牙套”,但却不仅仅如此,在排齐牙齿的同时,矫正也正是通过改善面部“三庭”中的“下三庭”,从而调整面部美学观感的。他建议,牙齿矫正应该选择比较专业的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一个正畸治疗只有做到“严谨准确的问题诊断”、“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以及“合格的医疗技术手段”,才能最终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甚至某些病例能达到网上流传的“堪比整容”的说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许正畸的工具、手段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以迎合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但其核心技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却从未发生变化。比起眼花缭乱的商品,正畸治疗理念和技术却有着回归经典与质朴的诉求趋势。作为在这一行业深耕多年的资深医生,吴医生说,正畸医生本质上只是把患者本身拥有的潜在美丽雕琢出来, “还原”给他,让患者恢复或者回归他应该有的样子。而手段的多元化和近几年数字化的助力让医生和患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加了正畸的开放性,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到这一治疗服务。

吴医生介绍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可塑性强,是正畸治疗的“黄金年龄”。很多复杂的治疗都需要结合患者的生长发育特点去“抓高峰”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而针对儿童时期的早期干预治疗,特点突出一个“早”字:早发现问题、早认知危害、早做好准备,而不仅仅只是理解为“早治疗”,更非片面的认为什么都是“越早越好”,有时候定期的随诊观察也是一种治疗。而这其中,基于一些复杂病例,如果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后续治疗难度增加,此时则应当积极的配合早期治疗,即使暂时需要孩子忍受一点“不舒服”。

 顺利的牙齿矫正:把患者当朋友,以诚相待,相向而行

治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医生与患者共同的努力,而相互信赖是其中的底线,也是吴医生成功的“秘诀”。最初可能只是受到亲人影响得以初窥正畸,而让吴医生真正对正畸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选择以此为业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性格与这一学科“气场”上的切合。“我喜欢与人交朋友,相互交流,求同存异,结伴而行。”而正畸的特点之一就是疗程长,所谓日久见人心,能让患者在长期就诊的过程中一直相信医生,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的基石就是要求医生做到以诚相待。而“诚”是什么?就是“诚实”与“诚信”。“诚实就是说实话,做了什么如实的记录,清清楚楚的告知;诚信就是踏踏实实的干活,答应的要做到,慎始而善终。”吴医生如是说,“想做一个好的正畸医生,一定要先做一个‘好人’,再做一个‘好手’,以诚相待,不就是在交朋友么?”“至于挣钱养家的话题,我相信市场自会为这份真诚买单的。”

“技术是本钱中的本钱。”谈到医疗技术,吴医生只是简单的重复这一句话,可见“技术”在一个正畸医生心中分量的轻重。“患者最初选择信赖你,就是基于你能‘善其事’,能帮助他解决问题;当治疗中出现各种‘小插曲’还能选择信赖你,也是因为知道你的技术好;而最终将这份信赖传递给朋友的朋友,还是因为你‘活儿’干得好。”而对于刚入行当的年轻医生,吴医生与他们分享的第一句经验也是这句话,“在复杂病例的治疗中,能‘救’自己、‘救’患者的只能是自己的技术水平。”“所以不断精进,就是日常。”

“我的技术到底能给患者带去什么?”这是吴医生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他分享道,在执业记忆中尤为深刻的一个患者,是他的配台“大护士”的妹妹,病例难度极高。“给自己身边的人看病往往是检验自己医术的最好途径。”每当遇到这类病例,吴医生有且只有一个要求——“完全配合”,因为对于一个现实的“手艺人”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才能做到最好。而最终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成功治疗后“小姑娘大变样,从内向害羞,变成了社交达人,就好像压抑了许久的表达欲望在那一刻爆发出来了一样!”

而“面对风险病例,我也怂过”,吴医生举起了另外一个身边人的例子,颞下颌关节紊乱,对每个正畸医生来说都是“深水区”,“因为我们深知有些情况不是仅凭技术一项就能保证解决的,技术以外的未知就是风险”,解决这类问题可能需要的更多的是听起来“玄幻”的经验。这种病例往往都是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很多医生是不碰这类病例的。“以前我们诊所前台主管就是这一类病人,关节疼起来,不用说牛板筋了,米饭都吃不了。”所以多方求治下,她也被很多正畸医生婉拒了,吴医生也在其中,因为“在不确定你的治疗对患者是帮助之前,不动她有时也是一种保护”。以严格标准来讲,当时吴医生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选项,然而每当碰上新的专家,“她就会跑过去给人家看她的片子然后垂头丧气的回来。她其实已经很清楚风险了,但就是放不下,因为她自己觉得牙齿太龅了,偏偏又是个爱社交并以此为业的人。”“我就想,作为一个朋友,如果自己真的有技术能帮她改善一点,虽然有风险,但或许对她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最终,经过患者的“完全配合”和吴医生的“铤而走险”,有惊无险的完成了治疗,就结果来看,又是一例“堪比整容手术”的经典案例。“让我改变主意准备帮她一把的,想来还是那种对于朋友的责任感吧,不得不说,我也因此提高了,哈哈。”

“沟通,沟通;沟而不通,美事难成。”“正畸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协商达成的,不论是钢牙套或者是隐形牙套都是戴在患者嘴里的,患者已经为变美付出了努力,作为医生应当体会到患者的不易。一个复杂病例的治疗对我们来讲可能只是一个件好“作品”,而对患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每日的苦修。所以学会多听听患者的感受,学会为患者试着放弃一些专业的执拗,也是身为医者与匠人之间的不同。”吴医生总结道,“我希望多年以后我的患者再谈起矫正,不是一场痛苦的旅行,而是一次自豪的蜕变,一段能与朋友分享的‘打败魔王’的故事,充满了艰辛,可能很无聊,但却难忘的经历,而我也愿意成为这个‘降魔’小队中的一员,哈哈。”

看着患者一个个喜笑颜开,以更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吴医生坦诚地说,可能这就是他能够坚持热爱这份工作的动力。而陪伴患者蜕变的这短短两三年,能成为患者人生故事中的一个参与者的这份荣耀与满足感可能就是他从事矫正这一事业的初衷吧。

(来源:新视线)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