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教育开出灿烂之花!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的“破局”之路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记者记者 李梦晴
现代化的教室,漂亮的塑胶跑道,教室里书声琅琅……五月,春未尽,夏初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德州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里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正在田径场上赛跑、打篮球,尽情享受着愉快的校园时光。

航拍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现代化校园。
德州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前身为房寺镇中学,创建于1958年,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历经了辉煌与衰落起起伏伏的六十多年风雨,在2021年1月合并房寺镇中心小学,成为禹城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学校发展来到了新起点,踏上了新征程。
近年来,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乡镇教育质量滑坡,导致乡镇学校生源流失,这是困扰乡镇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而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的学生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拥有2600多名学生,这所乡镇学校到底有何魅力?近日,记者走进德州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去寻找答案。
花园化、家园化 校园环境全面升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办好乡镇教育、留住生源,改善硬件环境是首要的一招。
“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除了几栋楼房什么都没有。”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国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禹城市教体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走进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绿化美化和文化阵地的布置恰到好处。中央大道两侧绿树成荫,数个花坛点缀其中,教学楼内的宣传标语、学生教师风采展示等文化味十足。各个班级定期更换的文化墙由学生们自主设计、自主展示。教室内的黑板报、读书角,处处用心的布置让“花园化”校园书香浓厚。多个学生活动场地,各功能室齐全,让学校更加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除此之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家园化”生活环境,餐厅饭菜多样美味,公寓安装供暖与淋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和城区学校媲美。
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再怎么投入都不为多。随着学校基础建设的不断提档升级,禹城市房寺镇中心学校的育人环境不断改善,优质教育跨越式发展,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更加优美、优雅、舒适,2022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温馨校园。
大胆改革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如果说崭新的教学楼、花园式的校园、宽阔的操场是办好乡镇教育、留住生源的首要一招,那么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则是关键。
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在“身边的好老师”展示中,每位老师还标有“星级”。对此,校长张国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星级是根据每位老师的教案撰写、教学成绩等综合测评评价出来的。”据张国介绍,学校设立了自我进阶式的成长制度,持续开展“三名一好”,即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党员与每月一名“身边的好老师”评选活动,组成种子教师团队,引领教师向着榜样优质发展。学校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下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三级梯队”名师专业成长体系,即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专业发展建设方案。梳理教师基本情况,确定达标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向着自己的专业目标发展。为了给每位教师装上“发动机”,在成长道路的不同需求层次上找到关键驱动点,学校施行教师专业发展层级认定制度,设置六个层级标准,这样让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看得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张国校长谈起自己的学生满是骄傲。
“三名一好——梯队发展——层级认定”教师进阶式发展体系,引领教师成为有情怀、会教书、能科研的新时代综合型教师,推动了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快速、稳步提升。房寺镇中心学校教师柳华,1999年走上工作岗位,曾获评“德州市教育能手”“德州市名师引航工作室”等荣誉,教学多年,桃李无数。但柳华觉得在房寺镇中心学校,她才最终完成了“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变。“以前狭隘地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会教书,也不懂什么是优质课、有体系地教学、思维导图,更不知道要和学生多多互动。”柳华告诉记者,房寺镇中心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去各地学习交流,还请来专家授课,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教学相长,掌握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课堂也实现了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
乡镇也能开出灿烂教育之花
教育这方土地,你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生源流失……如何让乡镇教育开出灿烂之花,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尤其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乡村人口大量外流,除了生源不断流失之外,留守儿童较多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缺少关爱,他们容易出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张国认为,教育者应该永远保持一颗温柔的心。在课堂上、升旗仪式、运动会、演进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中,校长与师生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了更多成长路上的碰撞。此外,房寺镇中心学校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着力办好校内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提高,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乡镇中学来说,教师资源的短缺是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如何让教师留下来、教下去才是关键。一方面,通过人性化的关怀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工作得舒心。”在采访中,很多教师都表达了在学校的幸福感:“学校环境非常好,还有教师公寓,这是很多学校都没有的。”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们形成一股合力,推动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教学质量,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生源数量持续增加。张国表示,未来,房寺镇中心学校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改革创新,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不断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的期盼和社会的关切。

(来源: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