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资讯

党旗映红新农村——辽宁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党建引领发展工作纪实

聚焦辽宁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进入8月,獐岛村迎来一年中最旺旅游季,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登岛赶海拾贝、观日出、品海鲜、摄影采风、沙滩戏水、休闲娱乐……亲身体验独特的海岛风情,尽情享受惬意的夏日时光。

獐岛村是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一个总人口不足700人的海岛村。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推进“全力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捕捞业、养殖业为两翼的海岛绿色产业獐岛品牌”目标,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7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400余万元,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村”等称号,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獐岛村的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北井子镇总结推广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近年来,该镇突出党建引领,释放组织动能,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

党建+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北井子镇南濒黄海,辖区总面积111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现有党员1122名、志愿服务队伍14支、志愿者4500余人;耕地10万亩,其中水田9万亩,是著名的优质稻米主产区;港湾养殖面积2万亩、滩涂和浅海面积12万亩,是东港海水养殖面积最大的乡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田园花海乡村游田野主题公园、“辽东第一泉”著称温泉度假基地和海滩游景区,构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北井子镇深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路子,选准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全力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粮食生产连续5年达5万吨,水产养殖年均产量约8万吨,累计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188个,形成规模化设施产业园区10个。2022年,地区农业总产值突破3.8亿元。

推进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强化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辖区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推动全镇形成金属制造、服装生产、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19亿元。

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致力文旅深度融合,将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自然优势转变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獐岛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徐坨村油菜花海、田野主题公园、双峰岛赶海拾贝……全镇各景区景点年均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增加村集体收入170余万元。

党建+人才——提升乡村振兴之力

今年3月,北井子镇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揭牌,将多样化、多层次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实现企业与高校战略层面有效衔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推动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多年来,北井子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坚持将人才培养与实现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党建+人才”双擎驱动,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扶持新模式,促成人才项目落地开花结果。秉持“党建统领发展、发展检验党建成果”总体思路,创新打造“红色引领、绿色育人、金色品质、蓝色创新、橙色担当”主题“五彩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推动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深入推进“归巢行动”,先后选聘12名大学生到各村委会工作,逐渐成长为乡村发展的骨干力量。强化本土人力开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组织新乡贤力量成立理事会,激励人才各尽其才、施展所能,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党建+文化——培育乡村振兴之魂

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升级改造村级篮球场4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4个、文化健身广场13处、农家书屋13间、省级妇女儿童之家2个;组建文艺表演队伍13支,年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80余场……

北井子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各村文化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设施惠民功能,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群众文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倡导健康、向上、文明的新生活方式。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让村民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最美庭院”“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和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

党建+生态——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走进徐坨村“稻画船说”主题公园,由彩色水稻绘就的“大展宏图”“乘风破浪”“三十而立开新局”等,与周边景观交汇互融、相映成趣。

以地为纸,以稻为墨……自2016年起,徐坨村占地400余亩的主题公园年年推出主题有新意、设计有巧思的稻田画,精妙地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不仅美化了乡村,每年还可为村里增加旅游收入近20万元。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井子镇牢固树立“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积极探索“党建+生态”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园。先后投资3.2亿元,实施道路硬化工程100余公里,安装路灯1200余基,完成水利设施工程80余项。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组收集、村管理、镇拉运“三位一体”垃圾收储运体系,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碧水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党建+组织——夯实乡村振兴之本

位于新海村的“舒心小院”,内设炕头警务室、法润乡土调解室、法惠民生调解室和乡贤议事厅,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为一体,让群众在炕头上说事、在家门口解忧,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行”,形成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直以来,北井子镇牢记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之本,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持续提升党群服务能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快步走”。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水平,把推进乡村振兴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从党的伟大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基础,汇聚振兴发展强大力量。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强化各村党组织“火车头”“带头人”作用,培养发展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党员干部,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锤炼党员党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保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欢乐海岛游人如织,多彩稻田生机勃勃,油菜花海灿烂热热烈……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北井子镇这一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新时代现代化秀美新农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丹东网信办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