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

聚焦吉林
关注
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张嘉航:

大家好!欢迎参加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城市是人才成长的生态沃土。值此毕业季即将来临之际,为吸引更多大学生走进长春、认识长春、钟情长春、扎根长春,为长春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长春市将开展“长聚学子·春城暖才”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传递长春市委市政府引才聚才的诚意,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今天,我们邀请长春市一级巡视员、市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秦锡春先生,向大家介绍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的有关情况。
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徐志成先生,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钢先生,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崔岩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长春市一级巡视员、市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 秦锡春: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长春市人才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我来介绍一下“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情况,这是市委市政府“以城之名”向大学生朋友发出的青春邀约。
城以才兴、才以城长。长春,是科教名城、青春之城、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65万人,如何把高校毕业生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大人才储备力量,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连续5年来留长10万人以上,青年群体规模的扩大,让城市更有生机,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动力。为了更好的服务青年人才群体,我们先后成立了东北首家人才服务局、首个国有人才集团,系统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制定《高校毕业生“百万集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长春市高校毕业生来(留)长系列优惠政策》等等,通过精准施策与靶向服务协同发力,构建了立足长春、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青年人才引聚模式,逐步形成了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
当前,长春正全面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巨大发展空间带来更多人才需求,也为广大青年才俊提供广阔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如何让更多青年学子来到长春、了解长春、爱上长春、留在长春,为长春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考量。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专项调整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就业工作专班成员并作出工作部署。市委人才办会同市人社局、市人才服务局等部门单位,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前期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15所在长公办和民办学校进行点对点沟通调研,诚意征集高校与大学生的需求建议,本着“学生欢迎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则,突出“创新”“暖心”主题,组织实施这次系列活动,共分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为了让大学生以更好的体验感走进长春、了解长春、爱上长春,我们准备开展七项主题活动。
一是市级领导进校园活动。市领导将在春秋“毕业季”和“开学季”到域内外高校开展政策宣讲,通过推介长春、宣传政策、合力服务等方式表达长春爱才留才的鲜明态度和诚意。二是“万名学子游长春”活动。面向全市65万在校大学生,开发具有四季特征、青春元素、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精品线路,组织邀请万名学子游览长春、品味长春、感悟长春。三是“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行活动。邀请域内外100所高校、1000名博士研究生走进长春、深入企业、交流合作,搭建优秀博士生引聚平台。四是“先生向北,青春聚长”主题活动。深度挖掘、传承“北上精神”,通过开展实践体验、博士讲师团宣讲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在长春全面振兴中“学先生、当先锋”。五是东北五市青年人才(长春)年会。邀请沈阳、大连、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城市的青年专家人才代表齐聚春城,同步组织东北五市青年人才专场招聘,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六是举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依托市域内高校以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年举办20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科创大赛、青年技师技能大赛。七是长春籍大学生“返家乡建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面向长春籍在外大学生发出邀请,鼓励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实践岗位,引导大学生在一线积累经验才干,在社会实践中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在第二板块,为了让大学生带着预期走进产业、走进企业、留长就业,我们搭建了多个就业创业载体。
一是对在校大学生新建100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技能提升的实训基地。突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城市振兴”三维赋能,累计建成150家,承接1万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训,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至1500元实训补贴。二是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新开发100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累计建成200家,提供4000个见习岗位,构建“素质提升—岗位适配—稳岗发展”就业赋能闭环,充分扩展就业空间,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三是新设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达到80家。对新获批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资金补助。同时,引导域内外博士后带题入站、依产研题。四是开展100场重点产业校园招聘。围绕我市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聚焦“春秋就业黄金季”,组织企业5000家,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打造不落幕的校园招聘服务载体。
在第三板块,为了让大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长春的友好、城市的温度和市委市政府的诚意,我们推出了暖心爱才的服务举措。
一是为大学新生创新推出“春城卡”。大学新生凭卡可在开学报到季享受“一卡通”免费服务。二是为异地来长求职过渡期的青年群体提供2000套“人才驿站”,为广大来长留长青年人才提供2万套“长春青年人才城”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免费循环使用,“人才公寓”享受7折优惠。三是为应届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给予最长24个月、每月2500元、1500元、1000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四是为毕业5年内在长就业创业并在长春市主城区及开发区(不含双阳、九台)购买首套新建商品房的,按照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本科3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五是为新入站(基地)的全职博、硕研究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生活补贴。六是为来长留长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支持。对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享受3年最高7.2万元税收减免;合伙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合计贷款额度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毕业3年内未就业并首次个人创业的,按照规定条件给予5万元创业补贴。七是为大学生打造政策“即申快享”平台。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手机端微信“灵动长春”小程序中“政策直达”,或电脑端“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查询上述政策的申报方式或直接在线申报,我们将全力保障大学生政策快捷申兑、精准触达。
总的来说,我们以“暖心服务、全程护航”为宗旨,通过“专班推动+市领导带头宣讲+工作组持续跟进”的模式开展工作。坚持全市一盘棋,建立常态化政校企对接平台,常态化响应高校和毕业生就业需求,常态化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推动形成“政策牵引—需求收集—岗位推介—就业指导—创业培训—服务跟进”的闭环运行体系。同时,好的活动举措更需要让广大学子知晓,真切希望得到各大媒体的支持与发声,期待通过广泛开展的宣传报道,全方位展现长春的良好城市形象和优质人才生态,增强青年人才群体对长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上就是2025年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的总体情况。如今的长春,正以奔跑的姿态拥抱新机遇——这里有国家战略的布局,有万亿级产业的沃土,有敢为人先的传承,更有尊才爱才的诚意;明天的长春,更需要我们携手并肩,在这座青春之城、青年之城,书写新时代新青年的“长春故事”。
我们深知,青年选择一座城,既为立业,更求筑梦。长春愿以最大的诚意,为每一位青年提供实现价值的舞台、安居乐业的保障、成就人生的机遇!

长春新闻记者: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系列活动有哪些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
长春市一级巡视员、市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 秦锡春:
推动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这项工作,我们已经连续做了多年,近5年每年引留青年人才群体均超10万人。今年,我们以“长聚学子·春城暖才”为主题创新推出系列活动,与以往不同的主要有3个鲜明特点。
一是接续发力,重视和保障力度更大。为了让广大学子更好、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长春的市情和人才政策,更直接、更自然地感受市委市政府爱才留才的鲜明态度和诚意,今年的进校园宣讲活动,我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干部全部上阵,点对点联系包保高校,带头走进校园、走到学生中间推介长春、宣传人才政策,加大服务力度,及时了解和解决高校、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充分发挥党政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就是做到“全市一盘棋、共兴一件事”,形成组织有效、协调有序、行动有速、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齐心协力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好做实,确保取得让学生、家长、高校满意的预期效果。
二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让学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更强。“学生欢迎什么就做什么、高校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事对大学生就业有利就干什么”是今年活动的宗旨,所有活动、载体、措施、政策都按照这个宗旨来设计,就是在传承中创新、满足需要中创新、与时俱进中创新。比如,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利方式,线上发布就业岗位、开发AI看长春、打造“即申快享”平台,线下创新推出招聘、就业、实践、游玩等全新活动载体,全方位、全景式展示长春的城市风貌、产业发展、人文底蕴、生态环境,让广大学子在实际体验中了解长春、爱上长春、留在长春。
三是真金白银支持,政策服务含金量更足。为了让大学生真切感到长春的诚意与暖心,我们下定决心加大投入,提高政策和服务含金量。比如,对于大学新生群体、在校实训的大学生群体、异地来长求职的青年群体、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以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我们都有专项的保障政策,不论是提供“一卡通”、提供房子公寓、还是提供补贴资助,这背后都是政府财政做后盾,预计全年市级人才投入10亿元,坚决保障人才政策兑现和各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我们将扎扎实实把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好,让广大学子、家长和高校深切感受到长春的友好、城市的温度、市委市政府的诚意。

城市速递记者:我们关注到今年的活动中第一项就是市级领导进校园,请介绍一下这一活动是基于什么考虑设计的?
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李钢: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关注到今年市级领导进校园这项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这项活动是回应高校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最真实的诉求而来的。我们在工作前期,面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学生群体,进行了需求调研与沟通问询。从调研结果看,大学生对来长留长就业创业工作十分欢迎,需求建议也很多,其中普遍关心政策能否落地落实,希望多采取更集中、信息量更大、推介岗位更优质、政策解读更权威的进校园宣讲方式。正是基于此,我们下决心,请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齐上阵,走进校园宣讲长春、宣传人才政策,跟踪包保式地帮助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各种问题,让毕业生不为就业的事情烦恼,也希望能让更多的大学生留在长春发展。
市级领导进校园活动,不论在形式上、内容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坚持“尊重学校和学生意愿”的导向。
比如,在开展形式上,为了让学生更了解长春、熟悉政策,我们设计了“市领导宣讲+宣传片播放+政策解读+岗位直供”模式,拿出“全市站台”的诚意,释放“顶格引才”的信号,最大化地展现新时代长春全面振兴的发展机遇、产业图景和创新生态。我们坚持“一校一策”,根据高校优势学科,差异化推介相关重点企业岗位,首批6位市级领导进校园,将同步提供14350个岗位需求。同时,我们将在活动现场派发政策宣传册和文创礼品,这里也欢迎广大学子积极参与,切身感受长春的热情和温暖。
比如,在活动内容上,长春市情、人才政策、产业优势、企业前景是学生最为关注的要素,一些域外长春籍学子还特别提到,希望了解家乡变化、发展势头、政策新规等内容。因此,我们确定以推介城市人文、特色产业、优质就业创业政策及人才生态为主要内容,让广大学子了解长春、读懂长春、爱上长春。
比如,在开展时间上,学生普遍反映在春天的“毕业季”和秋天的“开学季”开展最合理,具体活动最好避开周末和节假日等等。对此,我们将在明天启动首批6场市级领导进校园活动,在“毕业季”4月和5月、“开学季”9月和10月等重要时间节点接续开展,全年计划赴域内外高校开展校园活动41场。
比如,在跟踪服务上,我们将以市级领导进校园活动为牵引,与对应高校建立长期联系,采取政策推广、自媒体推送、校园网站宣传等方式,及时推介我市最新的人才政策和产业发展信息,定期组织相关企业到高校开展招聘活动。通过建立集中联系与常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继续广泛听取各高校和广大毕业生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到将活动贯穿全年,把服务覆盖全程,真正实现全线闭环的活动效果。

香港商报记者:我们关注到“春城暖才”这个提法,请问今年活动中的“暖心”与“创新”具体体现在哪?
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 崔岩:

应该说,一个大学生从来到一座城市到选择留在这座城市,在这个抉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来自于他对这座城市的认识程度和热爱程度。我们为了让来到长春的大学生更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发展的机遇,所以把今年的活动定位在“暖心”和“创新”上。
比如,让初来长春的大学新生感受城市的友好——我们推出大学新生“春城卡”。这是一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造的“城市名片”。大学新生初来报到,对这座需要学习生活几年的城市满怀憧憬,但对城市风貌、人文生态、发展机会还比较陌生,这张“春城卡”可以第一时间让他们感受这座“有人情味的城市”。在开学报到这段时间,大学新生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全市的地铁、轻轨和公交,免费到市区内著名旅游景点游访打卡等服务,让大学新生“第一时间”感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使这座城市与青年人才双向接纳。首批“春城卡”会在今年秋季开学季面向大学新生发布,届时将在网络媒体公布领取方式,敬请关注。
比如,让大学生沉浸式体验长春爱上长春——我们开展“万名学子游长春”活动。这是全域化、开放式的“城市课堂”,让学子更直观、更沉浸地体验长春的“硬实力”与“烟火气”,用城市魅力打动青年、用产业实景链接人才、用长效机制留住未来。我们在时间安排上以四季为轴、以假期为重要节点,在空间安排上开发设计四大主题线路,一是自然风光主题,邀请学子游览长春的山水幽境、河湖湿地、冰雪世界、风光景区、时尚地标等,全景感受“北国春城”的独特魅力。二是历史文化主题,邀请学子观览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博物馆、文化展览馆等,实地感受长春的历史厚重与特色文脉。三是产业发展主题,邀请学子走进产业、参观企业,直观感受长春“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成果,从中发现事业发展的空间、增添留长就业的预期。四是乡村振兴主题,邀请学子走进乡村、田园,近距离了解人参、梅花鹿、东北风情等农业农村新场景、新风尚,感受长春都市之外不一样的风情、人生事业不一样的际遇。通过集中与分散、游览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更充分地了解长春的“外在”与“内在”,进而与自己的梦想追求深度链接。
比如,让更多域内外的博士人才青睐长春——我们开展“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行活动。致力于高层次博士人才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开放优质的创新生态,我们以“请进来”的方式,计划面对域内外100所高校,邀请1000名博士研究生,带着技术、带着成果、带着项目走进长春。重点在“深度对接”上突破,组织博士生走进企业、走进车间,开展技术合作、对话交流,引智入企、以才促产。我们还要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拓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合作、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渠道,从而引进一批、留下一批长春产业急需的优秀博士生人才,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让东北区域人才一体化联动起来——举办东北五市青年人才(长春)年会。我们知道,东北五市地缘相近、产业相通、人文相似,具有天然的协同发展优势,中央正大力倡导“东北区域人才一体发展”,更好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突破。我们今年计划举办东北五市青年人才(长春)年会,邀请沈阳、大连、哈尔滨、呼和浩特的青年人才代表齐聚春城,同步组织东北五市青年人才专场招聘,发布东北区域人才紧缺目录,支持跨区域科创项目孵化,推动产才融合、区域共享,把更多的创新成果落下来、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下来。青年兴,东北兴,青年人才加强交流合作,东北振兴才会更有活力和未来,我们希望搭建这样的载体、创造这样的机会,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包容的环境,破解东北“单点引才”的局限性,将东北五市的“地缘相近”转化为合力共赢的“发展共振”,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动能。
总的来讲,我们期待通过一系列“暖心”的服务和“创新”的举措,让“春城温度”成为吸引人才的“更优磁场”!

人民网记者:我们关注到开展“先生向北,青春聚长”等主题活动,请问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 徐志成:

首先,感谢大家对大学生和青年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关注。大学生如何涵养志存高远的“大我”情怀?步入社会应该具备什么实践才干?面对创新发展的时代有哪些崭露头角的机会?我们觉得,这应该是每个大学青年都不能回避的三个问题。基于此,我们策划开展三项活动,引导帮助广大学子回答自己的人生“三问”。
一是让学生厚植“学先生、当先锋”的情怀,开展“先生向北,青春聚长”主题活动。上世纪50年代,匡亚明、唐敖庆、于省吾等一批顶尖科学家、教育家在国家号召下毅然北上,在长春扎根、投身建设,造就了数十名“大师级”人物、引领了新中国东北文化新风、树立起长春“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精神丰碑。我们今年要在各高校开展“先生向北,青春聚长”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历史回溯、实地探访、青年对话等形式,将历史场景与现代产业无缝衔接起来,向当代学子讲述老一辈先生们“择北、守北、兴北”的奋斗故事。这既是对先生跨越时空的致敬,也是对青年扎根长春的邀约,希望同广大学子链接情感纽带,引领更多大学生对北上、留长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把自身“小我”的个性追求与“大我”的家国情怀深度融合。
二是为满足学子们“在实践中长才干”的诉求,开展长春籍大学生“返家乡建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旨在利用寒暑假等节点,让大学生在外出学习归来后感受长春“家乡”的味道,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长春的美,在乡情土壤里培育青春理想。我们将发动各县(市)区、开发区,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整合资源,更多更好地为大学生开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等部门单位的实践岗位,涵盖党建服务、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方向,衔接在校学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等现实需求,让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形成“走出去学本领”与“带回来建家乡”的双向闭环。
三是为青年才俊提供“创新创意创造”的机会,举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赛事。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今年备受关注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参加创新大赛获得的,也是他从创新到创业的起步。我们今年要在“超越杯”青创大赛等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拓展双创赛事的内涵和外延,同步支持各高校及孵化平台举办20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科创大赛、青年技师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赛事活动发现发掘一批长春的“双创”“新锐”人才,孵化一批具有创新性、竞争力、转化潜力的优质创新成果,并完善跟踪培养机制,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机会、保驾护航,真正实现“以赛育才”“以赛促产”。
我们期待通过这些活动,与更多青年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向北故事”!



(来源: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