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天眼新闻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编者按

6月28日,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去到江苏南京。南京与贵州有着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明朝30万大军就地屯军,在安顺屯堡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多年前从南京城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

600年沧桑巨变,南京与贵州的缘分依然在续写,600年前的江南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定格,黔中屯堡文化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是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在安顺屯堡,走进悬挂“演武堂”牌匾的大门,院子后面是空旷的厅房,后墙悬挂着造型夸张的巨大面具,两边排开的是不同颜色的战旗。乍一看去,仿佛来到了古代绿林好汉们聚义练武的山寨。

随着铿锵激越的锣鼓声响起,一群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靠旗,腰围战裙,手执仿古兵器的演员踩着鼓点上了场。没有繁复的布景,没有绮丽的舞台,也没有复杂的乐队,但那铿锵的节奏却让人对书本上的“金鼓齐鸣”有了更为真切体会。当苍凉悠远的唱腔响起,演员们挥起手里长长短短的刀枪剑戟,时而两人对碰,时而众人交击,似斗若舞。

“三五步千山万水,七八人万马千军”,英雄征战、忠义壮烈的演出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穿越之感。演员们跨过一条板凳就是一道险关,翻过一张桌子就是一座高山……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传递忠义仁勇的地戏大旗一直在村寨田坝间飘扬。

曾经安顺九溪地戏队的“神头”顾之炎是明朝名将顾成的后裔,长期饰演李世民。孙子从顾家顺九岁起,顾之炎就带着他上场“打小童”,十岁就开始学唱书。在九溪,由于人口众多,各村都有自己的地戏队,比如大堡跳《封神》,小堡跳《隋唐》,后街跳《五虎平南》等。

如果说屯堡文化是一座雄伟的山,地戏就是这山上最突出的那一壁巨崖,它是屯堡文化的表征,内容充分体现了昔日征南大军的审美取向。屯堡人跳地戏,是为了固守忠勇爱国的坚定信念。除了传统戏剧故事,地戏还包括了开箱、扫开场、设朝、出将、表演、扫收场、封箱等一整套仪式,显示出与江南傩戏的血缘关系。

1986年10月13日傍晚,巴黎波郁弗斯剧场,作为巴黎国际艺术节中国年活动之一的安顺地戏首演式,正式开幕。这是地戏经历600年岁月洗礼,在世界舞台的一次亮相。与它一起技惊四座的还有江苏昆曲团的《牡丹亭》。西南山地上金戈铁马的历史传唱与江南水乡园子里婉转曲折的爱情故事,同样传承600年,同样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在异国他乡的夜空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黄蔚 陈曦 曹雯/图:源自《屯堡小识丛书》/海报设计:赵怡)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