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修文一中通过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

聚焦贵州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近日,贵州省教育厅发布了《2023年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结果的通知》,授予贵阳市修文县第一中学“贵州省传统文化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至此,修文县高中教育实现“一示范一特色”发展格局。

近日,贵州省教育厅发布了《2023年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结果的通知》,授予贵阳市修文县第一中学“贵州省传统文化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至此,修文县高中教育实现“一示范一特色”发展格局。

修文县第一中学,位于明代“修文学宫”遗址,校园面积70.8亩,拥有“龙冈书院”500多年的办学底蕴。1508 年,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修文龙场悟道,并创办“龙冈书院”讲学传道,“龙冈书院”于1785年迁建于修文县第一中学现在的校址。近年来,修文一中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推进首批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项目校创建,学校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不断凸显。

“修文县第一中学是2015年新组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经过全体修文一中人8年多的建设,学校充分挖掘独有的阳明文化资源,发掘其当代价值,取得一定的办学成绩,也得到了修文人民的认可。根据省教育厅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要求和市教育局关于高中‘非示即特’的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打造修文一中,于2019年申报并获批贵州省首批特色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校。经过三年的创建,于2022年初通过省教育厅首次评估,2023年6月通过复查评估验收,2023年12月,省教育厅下文,正式授予我校‘贵州省传统文化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使我县高中教育实现了‘一示范一特色’的发展格局,修文一中也正式迈入初中‘品质强校’和高中‘特色兴校’双翼齐飞的发展快车道。” 修文县第一中学校长邓令说。

据悉,在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过程中,修文一中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阳明心学“致良知”为切入点,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当下教育,运用古圣先贤的智慧、方法与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

修文一中围绕传统文化特色项目培育学生,努力把“人人皆可成才”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场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一言一行;将阳明先生“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治学方略创造性转化到教育教学中,开发《传习录》《知行阅读》《立志与成才》《良知小班会》《考德大班会》《书法》《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读本,开展立志大会、研学活动等特色文化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坚持写《良知日志》。

“我校通过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引导师生致良知、尽己责,在起心动念处就为善去恶,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每天做最好的自己;通过‘四三四’工程,推进项目校创建,‘四三四’工程,即修文修心、立德正心、教学一心、家校同心的‘四心计划’,校长领航、良师大爱和大我成长的‘三大行动’,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训之功’。”修文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谢箐说。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如今,修文一中校园内,从山脚的阳明先生铜像、山腰的“学宫广场”“良知教育展馆”到山顶的“居夷诗廊”,从“传习亭”“良知亭”“漫兴廊”等小景观到“致知楼”“至善楼”等大建筑,从硬件设施到校本、课堂,处处洋溢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新起点,新征程。我校将以此为新的发展基点,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笃雅’校训,让‘自律自强、向上向善’的校风更加纯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更加严谨,‘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学风更加浓厚。我们将用好独有的资源优势,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我们将彰显良师大爱,坚持以生为本,培养时代新人;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我们将知行合一、笃定前行,努力办好修文人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中力量。”邓令说。(作者:姜继恒 杨齐心)

来源:修文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