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丨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 文旅焕新
来源: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评论#丨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文旅焕新】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周边分布着15处遗产点。在当中已经有了故宫、天坛这些世界遗产的情况下,中轴线申遗并获得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深刻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它需要“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它要表达中国人对于时间、空间、自然、生态的理解和发展,这种叙事方式创造性地转化出新的当代文化内涵,不断地在更高维度实现创新性发展,也格外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表示,“北京中轴线”在750多年时间里,历经多个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延伸,逐渐形成了大量纪念性、礼仪性、标志性的公共建筑,体现了中国理想都城的壮美秩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见证,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意味着世界对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延续性的深刻理解。近年来,围绕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大量新技术被应用到沿线地区的文物保护与科学管理中,如何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提高中轴线的保护水平和文旅内涵,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有必要将我国在数字科技、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成果深度融入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中,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活化利用,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全息存储、数字赋能和线下焕新,使之成为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数字文旅新场景。历时12年申遗成功,新的名片,将赋予北京中轴线哪些新的文化内涵?开发“北京中轴线”文旅资源,如何保护与传承并重?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观看本期《央视财经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