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会治病,还会搞发明!福州这名医生,太牛了!

福州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不久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的王波副主任医师成功获得了《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手机影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

王波善于创新

这在同事眼里早已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他的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

富有创新精神的医生

王波。

01

发明源自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王波于2005年入职

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

近年来将人工智能辅助外科手术

作为科研方向

凭借诸多创新成果,他多次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参与国际研究的身份在《Thyroid》《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Laryngoscope》《Head & Neck》等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还多次在腔镜和开放甲状腺手术的视频比赛中获得全国及国际奖项。

王波刚刚获得发明专利的

手机影像装置

包含手机终端以及可与其进行

数据通信的近红外摄像头

摄像头中设有窄波滤光片和可见光滤光片

能方便医生在手术中

分辨甲状旁腺与相邻的淋巴结

从而更好地保护甲状旁腺、清扫淋巴结

“这个设备只需一两千元即可配置,医生还能随身携带,非常实用。”王波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他发觉做此类手术的主流设备大多体型较大、费用昂贵,并非所有医院都能购置,而他发明的这款小型设备,成本低廉,购置上也没有压力。

在王波看来

“创新是努力工作最好的副产品”

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善于钻研的他极为注重把握事物的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尽可能地去改进治疗方法

而不是一味地重复

他说:“我希望自己不但要有匠心,

更要努力成为研究型的医者。”

02

加入国际甲状腺肿瘤学组织

今年1月

国际甲状腺肿瘤学组织

(International Thyroid Oncology Group

宣布王波加入该组织

并担任委员会成员

这不仅是王波个人职业生涯中的

重要里程碑

也有力推动了我省甲状腺外科

在国际甲状腺癌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能加入这个组织,说明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认可。”王波特别提到,2019年他以福建医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后备人才的身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担任访问学者,师从美国甲状腺协会主委、国际著名甲状腺外科专家Gregory Randolph教授。

在为期一年的访问期间

王波始终在思考:

Gregory Randolph教授的团队只有4个人

为何他们能主导制定的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并能得到全球甲状腺外科医生的认可?

身为中国的甲状腺癌研究人员

自己要怎么做

才能更好地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一年间,王波的努力得到了Gregory Randolph教授团队的高度肯定。此次王波加入Gregory Randolph教授主导的国际甲状腺肿瘤学组织,便是有力的证明。据悉,目前加入该组织的中国医生数量甚少。

自2019年起,王波还担任了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官方杂志《VideoEndocrinology》的编委。

“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我们也要有自信。”王波说,持续的交流过程,就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医学研究永无止境,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作为王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赵文新认为,王波思维活跃,工作中常有创新想法,不仅在医学以及交叉学科有所建树,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有所涉猎。他表示:“当前医学特别需要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

福州晚报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苏萍/文 

受访者供图

新媒体编辑 李琼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