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擦亮“扬州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

江苏经济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3年多来,我们聚焦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三个名城’建设,全力打造‘六个好地方’,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达到742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全国城市前20位……”7月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扬州市市长潘国强用一连串数字来介绍扬州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他介绍,通过创新引领,扬州优化布局“6群13链”产业体系,高端装备产业入围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加快实施了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3%。如今,擘画的宏伟蓝图正变成“好地方”的美好现实。

让扬州成为名扬古今的新名城

自古以来,扬州都是人们心之向往的城市,而如今的扬州更是个好地方。潘国强介绍,扬州全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打造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的“好地方”,打造绿色发展、美丽宜居的“好地方”,打造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好地方”,打造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打造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好地方”。

面对新发展,扬州将推进“三个名城”建设,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着眼服务支撑全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强市建设,致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打造“策源地”,扬州建强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国汽轻量化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围绕打造“先行地”,扬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在扬州集聚、配置、增值。

作为文化旅游城市“顶流”,扬州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共兴新样板。依托扬州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旅产业补链强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积极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扬州实践全力打响“来扬州,行大运”和“扬州最中国”旅游品牌,打造特色鲜明、四季旺游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如何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扬州聚焦生态宜居名城建设,形成美丽扬州建设新风貌,围绕“打造美丽环境、创造美好生活”,全力建设城乡协调、风景秀丽、人民幸福、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大力推动沿江沿河联动发展、城市乡村协调并进,优化市域综合交通布局,使生态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相得益彰。

举全市之力助推新兴产业

一直以来,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扬州,就需要在产业发展方面做足功夫。航空产业是扬州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进一步推动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扬州将航空产业作为全市13条新兴产业链“第一链”,举全市之力推动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扬州有涉航空航天企业5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深度嵌入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供应配套体系,初步形成“材料—零部件—组件—系统件—整机”产业链条。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任务,扬州瞄准“做大总量、壮大集群”发展导向,着力提升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质效,重点实施“培育”“攻坚”“扩链”三大行动,抢抓低空经济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聚力打造低空经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低空飞行器整机和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总装能力。重点加快推进江广融合区、高邮和邗江等低空经济先导区建设,招引布局一批研发制造、运营测试等优质项目。计划到2026年,形成以低空科创制造为核心、以低空检测应用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在“攻坚”与“扩链”方面,扬州聚力推进中航在扬“两院一中心”,高标准建设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加快实施机载共性中心国家民机专项,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策源地。同时,实施航空产业强链补链行动,聚焦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应用服务环节,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在低空经济、国产民机、商业航天等领域,引育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产业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

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果说,聚焦产业发展是扬州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注重科技创新则是扬州经济发展的另一大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扬州抢抓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市科技创新的贡献度不断提升。2023年,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70家。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后,扬州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高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引导企业上“云”、设备加“芯”、生产换“线”。计划到2025年,创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80个。

为引培壮大“三类资源”,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扬州优化“绿扬金凤”和“英才培育”计划,加大科技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扬州工匠”的招引培育力度。通过滚动培育建设10个企业创新联合体,构建高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梯队,计划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达800家。

平台是创新的主体,为持续释放创新潜能,扬州还与大院大所对接联系,布局建设技术研发、中试生产、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探索市场化产业培育模式,引入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从事园区运营管理,集聚创新要素、配置产业资源。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