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成都全方位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党鹏 成都报道

近日,成都市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航空客运数据。截至6月30日,成都航空口岸共有269万余人次、2万余架次航班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92%和222%。其中,外国人入出境45.8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72%。

快速增长的出入境数据背后,是成都打造国际枢纽城市的不懈努力。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提出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并确立了成都高水平开放的目标任务。会上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中提到,力争到2027年,成都全面确立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内陆门户通达能力持续增强,外资外贸外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文化名城美誉度显著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持国内一流水平。

到2035年,成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也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北上广是传统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是西南重镇,拥有向西向南发展的链接力,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区位特点和优势。

畅通立体跨境通道

“如果走海运到波兰,至少需要40天的时间。但从成都搭乘中欧班列,就只需要10—13天的时间。”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供应链部负责人舒永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需要运送液晶电视零配件到波兰,中欧铁路为货物运输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并且降低了运输成本。

去年全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了5300列,位居全国第一。成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成都中欧班列发运货值已经达到211.7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进口35.6亿元,增长20.4%,主要商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部件、氯化钾、菜籽油等;出口176.1亿元,增长21.8%,主要商品为液晶电视及其零部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

在陆地通道更为高效的同时,成都的空中通道也逐渐进入国内前列。三年前,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同时运营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投运以来(2021年6月27日至2024年6月26日),天府机场累计起降航班66.8万架次、保障旅客8838.7万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班3.5万架次、国际及地区旅客493.3万人次。

加上双流机场,在今年前5个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总共实现旅客吞吐量3512.2万人次,同比增长24.9%;货邮吞吐量38.3万吨,同比增长40.0%。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20.6万人次、1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6.5%、60.4%。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数据势必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今年6月2日,成都开通直飞巴黎的国际定期全货机航线,近期还将开通直飞米兰的国际定期直飞客运航线。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客货运航线已经超过70条,基本形成通达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际客运骨干航线网络,全覆盖亚洲主要航点。

曹允春介绍,成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国向南发展通道上的枢纽城市,是两条线的交汇点。成都拥有两座4F级国际机场,也开行了中欧班列,对外链接能力很强。另外,成都经济活跃,产业基础雄厚,这些都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重要条件。

持续增长之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的运载量未来也有可能饱和。成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锋君透露,今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项目将着手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启动。在未来,成都的空中通道将愈发繁忙,门户枢纽作用更加彰显。

塑造全球贸易重要节点

成都企业家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月26日,成都市工业企业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展开了一系列拜访和洽谈。这已经是今年第三场“出海”拓市场活动,这次中东之行吸引了16家成都市重点企业参加。

近年来,成都企业的出海频率和出海成果在不断增加。在2023年,成都实现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489.8亿元,占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78.2%。今年前5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3200.7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9.6%,同比增长7.2%。其中,进口1387.8亿元,同比增长29.2%。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4月,成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126.8亿元,同比增长16.3%。

中龙顺通(成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郑高荣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主要进口粮食、金属、橡胶,以及出口汽车及其配件,欧洲一些国家很喜欢中国出口的汽车,跨国铁路运输为货物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成都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设立分公司,英特尔、德州仪器、西门子、戴尔……这些大型海外企业落地中国成都,正是看到了这里商贸的枢纽便利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成都的对外交流在持续加密、加深。《决定》中提到,要推进对外贸易提能增效。深化产贸联动,建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医药健康等重点外贸产业集群和鞋靴服装、家居家具、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特色外贸产业集群,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商贸中心功能,持续加强与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贸易往来,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中间品贸易,创新发展绿色贸易,大力引育外贸枢纽机构、结算型平台企业,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完善外贸制度体系

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进入第4个年头。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不仅在“双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带动西部地区消费、东西部资源调配等方面承担着重任。

为了推动成都的枢纽角色更加突出,在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上,成都提出,将积极参与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创新,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区域合作对接,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合作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点先行先试区域的开放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不仅如此,成都在国际舞台上还会有更多行动。为加快推动成都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聚焦稳链强链,建设贸易强市,今年4月,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支持政策》,从推动全市外贸优进优出、加快多元化国际市场拓展、促进外贸企业提质增效、强化外贸企业金融支持四个方面,实实在在地支持外贸转型发展。

但外贸之路依然会充满挑战。成都深处西南内陆,自古缺少海运条件。如何扬长避短,在新时代的国际交流中赢得先机?曹允春告诉记者,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是要有客流量和货流量。旅客和货物为什么来成都?成都在空间上距离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都比较远,但随着成都开通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这些劣势正在被优势取代。

记者从《决定》中了解到,成都还将深度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参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推进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参与推进水电能源等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鼓励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成都能做的还有很多。“一座城市加快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还可以在海关通关速度、开通更多口岸、出台航权政策等方面做文章。”曹允春建议。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