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枢纽成都”如何链接广袤县域和国内外市场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枢纽成都”如何链接广袤县域和国内外市场

精彩观点

1发展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西部地区促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作为区域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限于区域面积、资源种类及配套条件,在产业发展上不应贪多求全,而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3成都承载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任务,这将为四川广袤县域同国内外广阔市场的链接创造出更大的机会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编者按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6月26日对外发布的《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县域率先发展,加快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四川如何通过产业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成都如何以“枢纽”建设为抓手,将四川广袤县域同国内外广阔市场链接起来?本期《锦观智库》就上述问题专访了西南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贾晋。

县域经济:

对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锦观智库: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占全国21.5%,其中县域经济占比高达50%,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发展县域经济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当前制约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贾晋: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域经济是农村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为西部地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使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能。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作为主要引擎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西部地区要想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改变过去依赖粗放型扩张与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构建科技含量更高、资源消耗更低的产业结构,培育出能够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高质量生产力。

三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西部地区促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了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破除了长期以来制约县域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瓶颈,为广大西部地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县域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例如,在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空心化现象日渐突出,而部分县城由于自身经济发展动能与活力不足,由此面临县城人口流失与农村空心化并存的困境;部分地区面临传统产业稳定增长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两难选择。在外部经济遭遇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之际,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优先序问题就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部分地区面临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过快与收入增长放缓的矛盾。民生保障、教育、重点项目等需要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但受房地产市场低迷、规上工业利润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形势难言乐观。

小县大业:

提升四川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

锦观智库:县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县城承担着县域特色产业总部的功能。如何推动“县城—镇—村”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强县域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力?四川如何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

贾晋: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四川应以“一盘棋”思维统筹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功能有效衔接的乡村产业结构布局。

一是明确县、镇、村三级各自的产业功能定位,实现区域层级协调发展。县城应承担起区域中心的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做强县域工业主支撑;乡镇连接着县城与农村,在部分承担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可以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向镇域集聚;村庄则应注重发展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并强化生态涵养功能。

二是补齐县域产业链短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所在县域的优势资源,在县城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完善产业的供应链、升级产业的技术链、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在县域内形成参与度广、带动能力强、城乡互补、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总部在县、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三是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权,畅通县域内城乡要素循环。发挥政府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县城。

作为区域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限于区域面积、资源种类及配套条件,在产业发展上不应贪多求全,而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小县大业的例子,在四川就有不少。

比如,四川筠连县着力构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茶产业联合体,将茶产业打造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荣获“四川红茶第一县”称号。四川大竹县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承接成渝两地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顺利建成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在以产业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方面,四川广大县域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以“数字引擎”加力赋能县域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增长的潜力来源在于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是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增强县域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聚焦县域内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综合平台、数字化商贸流通平台、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引导县域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数字化发展。

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助推品牌提升。紧密围绕四川省农业“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地就近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新模式,开发一系列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农副精深加工产品。在此基础上打造全域化、多品种的农产品品牌体系,以此实现农产品在多层次、多环节上的转化增值。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旅同生态农业、健康养老、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根据所在县域的资源禀赋,积极整合特色建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具有沉浸式、体验式的乡村特色文创旅游产品,在不同县域形成主题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乡村旅游集聚区。

要素循环:

成都要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锦观智库: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如何以“枢纽”建设为抓手,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畅通要素循环,将四川广袤县域同国内外广阔市场链接起来?

贾晋: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而县城作为重要空间载体,也将为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成都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流枢纽,当前更承载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任务,这将为四川广袤县域同国内外广阔市场的链接创造出更大的机会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是以大通道建设推动四川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成都要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高质量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成为四川县域与其他地方进行商贸往来的桥梁纽带,提高四川县域经济参与国际贸易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以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推动四川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成都要鼓励本土企业建立离岸创新基地,深化农业开放合作,加快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等行动,深化四川县域经济对外产贸联动,使得四川县域经济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三是以深化国际交流交往推动四川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成都要优化国际友城提升计划,做大做强国际传播矩阵,组织开展成都文博、美食等海外交流活动等一系列行动,推动四川特色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强化四川县域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交往,提升地区在国际上的软实力。

四是以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四川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成都要深度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增强四川县域经济接轨国际规则能力,提升涉外县域的对外服务能力。

五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四川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成都要进一步高质量建设成都都市圈,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四川县域资源在更大区域内进行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进而构建起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