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机器人+小球囊,上海四院为患者解除“三叉神经痛”

转自:上观新闻

日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让被三叉神经痛折磨4年之久的王先生,恢复如常,顺利康复出院。

据了解,6月下旬,来自浙江台州的王先生,右后方上下牙根、下唇及面颊部阵发性剧烈疼痛4年有余,因“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收住上海四院神经外科治疗。

4年多来,王先生一直间断服用“卡马西平”控制,且剂量较大,但效果不佳。后于当地医院为其进行局部射频热凝治疗,疼痛好转,可治疗一年后,又再次复发。

今年5月,王先生症状明显加剧、疼痛发作频繁,多方打听来到上海四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海涛处求诊。入院后,经完善三叉神经核磁扫描,提示王先生右侧三叉神经根部与一处细小动脉关系密切,准备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进行根治。后经医院全面检查评估发现,王先生基础疾病较多: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曾于5年前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左心收缩功能下降,不久前还诊断出慢性肾功能不全。

经多学科联合会诊,认为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麻醉、术后出血风险偏高、且围术期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大。经讨论,决定采取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即可最大程度缓解王先生疼痛症状,又能把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6月下旬,在神经外科主任张志文指导下,由张海涛主刀,成功实施 “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术中在机器人精准定位下,于右侧口角旁由机器人辅助穿刺至卵圆孔预定靶点,C型臂X线下确认穿刺位置准确后,缓慢注入造影剂并观察球囊充盈形态呈“梨形”,保持压迫2 分钟后撤出压迫球囊、结束手术。手术全程约30分钟。麻醉苏醒后,王先生疼痛症状即刻消失。术后当天他即恢复正常进食,精神状态良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张海涛介绍说,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目前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域的脱髓鞘病变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而该区域的细小血管压迫是导致脱髓鞘病变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岩静脉分支最为常见。“微血管减压术就是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然后把责任血管推开并在血管和神经之间用绝缘材料垫开,从而解除其对神经的压迫。”张海涛解释道,“因此,微血管减压术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根治性、长期疗效最好和首选治疗方式,但不适用于全身状况差、高龄、合并其它重大基础疾病以及拒绝开颅手术患者。”

张海涛说,近年来神经导航机器人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方面的应用得到普遍认可。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费用低的独到优势,与微血管减压术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与射频热凝术相比,患者术中无需忍受剧烈疼痛、精神压力小,且术后面部麻木症状轻、感觉恢复可逆,非常适合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患者。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