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兰州新区入选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

【本报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发布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公示名单,兰州新区成功入选。对此,兰州新区围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确定了七方面试点举措。

自开发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兰州新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培育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为主导,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多元支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展思路和“园区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以专业化园区承载产业项目落地,带动关联产业全链发展。同时,深入实施重点企业“三化”改造,数智赋能促进新技术成果和优秀产品不断落地,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户、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其他创新平台48个。

金融改革领域方面,围绕系统规划、财税支持、产业奖励、平台搭建等,出台30余项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政策,安排10亿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费用补贴、创新奖励等措施,积极构建“财政+金融”模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70余项,设立绿色专营机构(绿色事业部)16家,吸引金融资源向新区绿色产业加速集聚。聚焦新区“335+X”产业体系建设,率先制定兰州新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证及评级办法,持续扩大绿色项目库规模,累计筛选入库绿色企业11家、绿色项目218个,帮助企业获得绿色信贷64.54亿元。创新设立“1+3+7”限时服务机制(1个工作日内接单响应、3个工作日内主动服务、7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上架金融产品224种,为3829家注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实现融资290.68亿元,有效改善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积极主动探索产融合作路径方面,兰州新区高度重视产融合作工作,紧扣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融资租赁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格局,率先在全省搭建首家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为新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于2019年11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后荣获2022年度省长金融奖、纳入全国“2023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获评“20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兰州新区丝路碳票”创新案例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绿色金融动态》选编。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五部门为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以城市为载体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的试点工作,自2016年开展第一批试点以来,每四年开展一次,旨在进一步深化产融合作,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加强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各方面的金融要素保障。

兰州新区将以入选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生态优势,围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径,通过“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大力发展科创金融与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信贷产品及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工业和建筑业绿色发展、畅通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财政基金支持和引导方式、积极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等7个方面的试点举措,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产业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融发展新模式,强化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各方面的金融要素保障,促进兰州新区产业提质增效和工业转型升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