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苏州:两个“一流”支撑 发展呈现“五个转型”

转自:南京晨报

2024年,苏州一季度GDP增长7.9%,领跑全国大中城市,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伐。6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围绕“坚持开放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作介绍,并回答记者问。

苏州拥有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较高。发布会上,吴庆文介绍,苏州不仅有一流的创新生态,还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双向开放新格局中形成鲜明的特色优势。当前,苏州的城市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以用“五个转型”来概括。

发展动力转型。苏州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高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产业结构转型。当前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高端装备达到1.42万亿,跃居第一大产业,体现了产业能级的跃升。

投资结构转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基建等领域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今年1到5月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4%。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近1000个、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外资外贸转型。苏州的外贸主体、方式、市场、业态结构不断优化,去年实现进出口2.45万亿元,今年1到5月增长10.4%,规模接近同期历史最好水平。

发展效益转型。苏州用更少的消耗实现了更优的发展,近十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0%,太湖水质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9∶1,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吴庆文表示,为坚持推动开放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苏州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向着目标不断前进。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抓手,推进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力争在202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动态全覆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加快建设“1030”产业体系,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

今年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苏州将以此为契机,大胆试、大胆闯,争取一批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深化开放创新。此外,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苏州将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强化企业动态感知,及时解决产业、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

作为中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中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苏州将依托中欧知识产权司法论坛等平台,持续加强与国际司法的交流借鉴。主动对照世界银行B-READY新评价体系标准,以及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让“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成为苏州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畅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