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苏州:坚持开放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扬眼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紫牛新闻

新闻发布会现场

苏州以0.09%的国土面积和全国1%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的经济总量,3%的工业增加值,4%的实际使用外资和6%的进出口总额,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9%,领跑全国大中城市。6月26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五场 “坚持开放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发布会在南京召开。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苏州历来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产业与资本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

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苏州用“五个转型”来概括城市发展方式的发生深刻变化

第一是发展动力转型。苏州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去年实现了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工业技改投资“三个千亿”。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载体,纷纷布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高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第二是产业结构转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支撑有力,其中高端装备达到1.42万亿,跃居第一大产业,体现了产业能级的跃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汽车电子领域发展迅速,一批全球领先厂商在苏州加大布局。苏州还在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光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1~5月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0.6%。

三是投资结构转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基建等领域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今年1~5月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4%。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近1000个、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四是外资外贸转型。外贸主体、方式、市场、业态结构不断优化,去年实现进出口2.45万亿元,今年1~5月增长10.4%,规模接近同期历史最好水平。苏州吸引了175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86个,累计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三,一批研发、设计、采购、结算中心等外资总部落地生根。

五是发展效益转型。苏州用更少的消耗实现了更优的发展,近十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0%,太湖水质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9∶1,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以“四新”展望苏州的创新愿景

展望苏州的创新愿景,吴庆文说,我们希望:在这里,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云集、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流。在这里,要有一流的人才,有一大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在这里,要有一流的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前沿的研究;在这里,要有一流的企业,创造出具有引领性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全球效率与福祉;要产出一流的成果,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引领未来发展方向;要有一流的生态,优秀的创新文化,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苏州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一是激发科技创新“新活力”。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抓手,推进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共建一大批创新联合体,力争在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动态全覆盖。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平台作用,让更多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

二是培育苏州智造“新动能”。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加快建设“1030”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支持生物医药、纳米科技、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在光子、量子科技、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培育上实现更多突破。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

三是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苏州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今年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苏州将以此为契机,大胆试、大胆闯,争取一批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深化开放创新。实施跨境电商“跃升行动”,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支持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完善外籍人士出入境、跨境支付等便利化服务。苏州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深化上海和苏州一体化,认真抓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南北挂钩工作,着力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力。

四是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守契约精神,保持竞争中性,一如既往、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切实让企业家敢闯敢干,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苏州将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强化企业动态感知,及时解决产业、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

苏州是全国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和能力最好的地区之一

吴庆文说,苏州已集聚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工业门类,是长三角和全国、乃至全球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和连接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苏州来说,有着更硬的底气。苏州是最早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城市,目前已经实现了对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集聚“灯塔工厂”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2.7%、47.6%。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正在苏州持续地开花育果,向着成林成势加快生长。

苏州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苏州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眼下,苏州坚持科技招商、产业招商同步抓。吴庆文认为,这是决定未来发展增量的关键一招。他说,在做好产业项目招大引强、工业企业增资扩产、保障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同步细水长流地招引一批科创项目。这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去年苏州招了1万个科创项目,以后每年目标都要新增1万个。这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播下的种子,以后成长起来,就是人才森林、创新森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文/摄

校对 陶善工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