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江苏南京:“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南京广播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固城湖”螃蟹年产值近20亿元,成为辐射10余个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大产业”;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227个、休闲农业基地9万亩,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

记者近日从南京市高淳区委组织部获悉,自2022年7月以来,该区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淳乡聚力”工程,深入推进“赋能”“固垒”“先锋”“惠民”“共建”“善治”等“六大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驱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立足多元发展,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6月,砖墙镇西江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基地的西瓜大量上市,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园区道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满载西瓜的小货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以农招商’,聚焦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西江村党总支书记陈振飞介绍,通过土地流转,村里规划布局了“一园三区四基地”,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之路。园区先后引进6家专业种植大户,不仅提高了果蔬产业规模质量,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产业园还吸纳了周边60余户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人均增收约3万元/年。

如今,西江村逐步形成“村集体+经营主体+村民”的合作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去年该村农产品销售额超35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30多万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高淳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全面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固城街道游山村因村制宜,将文化底蕴、自然禀赋等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游山村党总支书记孔国治介绍,该村以“党建+文旅”探索实践“养老+民宿+餐饮”的田园休闲项目,创新打造“春早茶、夏牡丹、秋林果、冬民宿”的乡村四时系列产品,现有甲山茶叶100多亩、经济林300多亩、油用牡丹40多亩、蟹塘200多亩等特色资源,农文旅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高淳持续提升农业质效,推动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固城湖”螃蟹成为年产值规模近20亿元、辐射10余个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大产业”;全区茶叶种植面积2.6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30亿元;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227个、休闲农业基地9万亩,去年来淳游客超过600万人次。

盘活闲置资产,释放发展“强劲动能”

“保鲜仓库管理要再仔细些,尤其温度控制方面,可不能出问题。”6月19日上午,古柏街道三保村党总支书记魏学军来到上个月刚建成投用的三保村新农业一体化中心,再三提醒当天值班人员。

三保村新农业一体化中心。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摄

看着眼前高大明亮的新农业一体化中心,魏学军满心欢喜,一年前这里还是废弃多年的水泥预制品厂房。“这么一大片空地闲置,不仅影响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太可惜了。”魏学军说,2023年村委开会商议后,立足村情实际,开始建设集保供物资配送、蔬菜清洗、加工储存、农用物资服务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等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中心。

“项目正常运转后,将进一步促进辖区农业产业绿色转型,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魏学军告诉记者。

闲置农房、厂房等资产是乡村的“沉睡”冷资源,一旦被有效激活,就会变成宝贵的“热财富”。高淳各级党组织把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有效措施。

在漆桥街道茅山村胡家坝自然村,一栋栋由闲置农房修缮而来的精品民宿点缀在山野之间,游客在村里悠闲地享受夏日时光。胡家坝是第三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过去,部分不满足于现状的村民外出打拼,胡家坝一度变成了“空心村”。为了改变现状,漆桥街道和高淳国际慢城文旅产业投资集团达成协议,租赁村民闲置房屋进行集中开发,打造了高淳首家以“渔歌文化”为主题的渔隐朴宿精品民宿点。

“每栋房屋的租金平均每年1万多元,20年租金在签订合同之日一次性付清。”茅山村党总支书记何玉宝表示,民宿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月工资3000多元,有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统计显示,近年来高淳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911宗,涉及农户2366户,盘活利用农房24.74万平方米,利用闲置宅基地18.45万平方米,盘活利用农房产生直接收益达2405万元。

织密“微治”体系,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乡村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下坝村社会治理工作站内的积分超市

在东坝街道下坝村社会治理工作站内,墙上一张农户积分事项清单引人瞩目:参加志愿服务+5分、婚丧喜事不大操大办+5分、获得国家级表彰+200分……这是下坝村创新推进的“双向”积分制管理模式。该村建立了“模范先锋、乡风文明、遵纪守法、环境整治、荣誉表彰”五个方面的积分奖励体系,村民和服务人员有相关的积极行为就给予相应积分,并可凭积分兑换相应分值的生产生活用品。

下坝村党总支书记姚小红告诉记者,村里希望通过“小奖励、大提升”的方法,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村域治理能力。

无独有偶,在桠溪街道桥李村,该村党总支书记戴文韬娓娓道来的“五座‘桥’”乡村基层治理模式,也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桥李村以“精网微格”提升工程为抓手,探索“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新模式,搭建党建引领“初心桥”、公共服务“贴心桥”、文教融合“悦心桥”、医养结合“暖心桥”、矛盾化解“连心桥”,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服务“全域一张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坚持党建引领‘主旋律’,在实践中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将村民群众的所求所需解决在网格,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戴文韬说。

近年来,高淳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党建“责任田”,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高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始终坚持将党的建设嵌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全领域,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淳乡聚力”工程为抓手,持续提升农业质效,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不断推动乡村加速振兴。 

【责任编辑:葛梦梦】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