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成都 市场低谷爬坡省外购房者比例增多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接连下发三项重磅政策,涉及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及首付比例等。当日,成都公积金中心即宣布自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那么,“5·17”新政至今,成都楼市走势如何?

二手房交易量率先上涨

在“5·17”新政之前,成都就全面放开了限购。今年4月28日,成都市发布通知称,从4月29日起,成都市商品住房项目不再实施公证摇号选房,由企业自主销售;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4·28限购取消”叠加“5·17新政”影响,成都新房市场在今年持续低估后逐渐回温。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从“5·17新政”后三周的表现来看,商品住宅市场认购成交为77万平方米,降幅较前5月有所收窄。其中,总价较高且受成都限购取消影响较大的“5+2”区域(5个主城区分别是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2个新城区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和成都高新区,为此前限购区域)认购成交为47万平方米,韧性相对较强。

据成都住建部门官网显示,成都市商品房5月供应面积为201万平方米,环比上升5.2%;成交面积为23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0.4%。5月份,成都市二手房共成交19489套,成交面积186万平方米,不仅环比有所上升,且交易量高于2021年以来的月均值,今年以来同比首次转正。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省内购房客群,原籍省外的购房者受新政的影响更明显。贝壳研究院成都分院数据显示,5月成都贝壳二手房的成交客源中,约有1/5来自省外,日均成交量相比新政前提升19%。

“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释放,积极入市与等待观望并存。”贝壳研究院成都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叠加对新增购房者产生阶段性促进作用,但部分客户和业主仍在观望。

市场仍处于低位调整期

成都作为二线代表城市,也是西部“网红”城市,在2023年全国楼市低迷的背景下曾跑出“独立行情”。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3年以来,成都楼市整体量能呈现波动下行态势,但韧性仍属第一梯队。而进入2024年,成都楼市整体保持调整态势。其中,商品住宅市场的热度下滑要比二手住宅市场更为明显。今年1-5月,成都商品住宅认购面积仅519万平方米,二手住宅市场成交821万平方米。总体来看,成都在成交规模上仍是较大的城市,1-5月,成都一、二手市场仍能贡献1500万平方米左右的量级。但纵向来看,成都市场仍处于低位调整期。

在市场调整期,购房者对于房价的感受更为敏感。去年刚买房的成都人张女士对于成都房价的涨跌颇有感慨,她表示:“去年在高新西区买的二手房,140平方米,总价118万元,今年再看小区同户型的房子已经跌到了105万元,亏了13万元。”

同样,在天府新区购买改善楼盘的刘女士也表示,她买的楼盘属于改善产品,2022年买房时均价为2.6万多元/平方米,今年周边同品质的二手房售价在2.1万-2.3万元/平方米。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成都5月份二手房均价1.78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5.52%。

中指研究院成都分院预计,“在‘5·17新政’和‘成都4·28新政’的共振作用下,成都楼市量能仍维持下降态势,降幅确有所收窄,短期内政策刺激效应并未完全展现,购房者观望情绪仍较重。随着时间推进,低首付低利率政策进一步落地,‘5+2’区域购房信心有望逐步恢复。”

新京报记者 徐倩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