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广发银行南京分行:警惕“数字藏品”平台集资陷阱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扬眼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紫牛新闻

“花十多万购买的数字藏品变成了电子垃圾。”张先生难以接受,一年之内,自己外来务工多年的积蓄全部变成了数字收藏平台上一堆不值钱的图片。

一年前,张先生在同事的介绍下接触了某数字藏品平台,同事说,这个平台的创始人胡某以前是某基金平台高级经理,能力突出,他操刀的数字藏品平台肯定也差不了。

张先生第一次购买的藏品所谓的一张“张大千水墨画”,售价500元。这张图让他获得了“捡漏”资格,再花200元,他就能获得第二张画。在这个平台,交易设有“抢购”和“拍卖”两个渠道,“抢购”是由多个平台联合各个版权所有方发行,价格低、数量有限,消费者只能通过“捡漏”或者拼手速“抢购”获得;“拍卖”则是消费者之间的二级交易市场,消费者可以在该市场自行挂售或买入,如果拍卖价格不符合卖家预期可以下架重新拍卖。每笔交易完成后,平台抽取5%-7%的手续费。同时平台会不定期推出IP联动活动,参与活动的藏品会变成“限定”,除了消费者之间交易外无其他获得方式。张先生购入的“张大千”画很快被列入活动范围,经过一个月的拍卖竞争,两张水墨画价格上涨到一万元,张先生决定售出。

“平台一旦对画做活动,价格隔夜就翻倍,甚至是以万为单位翻倍。”飞涨的价格,给张先生等消费者营造出“遍地是黄金”的错觉。两个月的热度后,张先生的“赚钱路”出现拐点,平台推出一项与世界级大型球赛挂钩的新活动,消费者可以将指定藏品用于“下注”,张先生购买的大半藏品在这波活动中投入失败队伍,对应的藏品直接被赢家平分,投入的资金直接蒸发。

通过做活动干预藏品价格是多数数字平台炒作二级交易市场的玩法,消费者反映,藏品是否赚钱全在于平台是否对某类藏品做活动。对于这种对半砍的活动,张先生也察觉出不对劲,但前期轻易的赚钱方式让他还是决定继续买入,每个月一发工资,除去日常开销外全部投入该平台,一年后,张先生已亏损十多万,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亏损的钱赚回来。

一日,张先生连续购买20件藏品,因操作在凌晨进行,且购买时需备注6位“验证码”,多笔异常交易触发了广发银行异常交易预警。广发银行南京分行工作人员与张先生电话联系提示风险,以多起数字藏品平台涉及非法集资以及诈骗案例劝说张先生,并提醒张先生此类平台很多都未取得相关资质,吸收不特定社会公众投入资金,实际上就是打着投资数字藏品幌子的一种新型集资诈骗。张某听取了广发银行南京分行工作人员的建议,及时将手中藏品变现。两个月后,因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该平台实际控制人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以数字藏品为投资标的进行买卖交易,本身就是一个骗局。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与数字藏品的投诉量有八千多条,大多投诉平台“通用货币”无法兑现、平台活动作假、诱导购买盲盒等。不法分子通过私下建立平台“交流群”,在群里诱导消费者在平台内交易,将消费者真实资金转变为平台的虚拟“通用货币”,一旦平台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资金链断裂,平台直接转移资金,卷款跑路,消费者无法资金兑付。

《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规定,数字藏品(数字出版物)可参照《著作权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产品流转,但仅限于使用目的的流转,不可开展炒作、洗钱、代币化、金融化、证券化等挂牌或私下非法交易流转。

众所周知,非法集资是以不合法的方式向不特定对象或超过规定人数的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的行为,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的特征,其后果是使非法集资参与者遭受直接经济损失,不仅严重威胁个人财产安全,而且由于其参与人数众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极易导致发生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提醒您,针对数字藏品平台的非法集资诈骗,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做到“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增强风险意识。在投资数字藏品前,充分了解其特性和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跟风。

二是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审慎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参与高风险投资。

三是增强依法合规意识。选择经过官方认证的正规平台进行数字藏品交易,避免非法集资陷阱。

四是增强积极举报意识。一旦发现平台存在非法集资风险,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持续增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不断丰富风险模型,及时识别各种新型不法行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普及防范非法集资、反洗钱等知识,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成为治理非法集资等金融“顽疾”的主动防范者、积极“吹哨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发力量。

校对 李海慧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