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上海青浦新城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核中核”

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杨让晨张家振上海报道

    在地处上海市西部的青浦新城,由淀浦河、东大盈港、上达河组成的“上字水轴”波光粼粼。这一环城水系公园在2019年建成,目前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未来还将加快推进三期建设。

    同样是在青浦新城,示范区线的第五个基坑即将开挖,这里将建成一座地下三层、建筑面积超8.6万平方米、上海市域铁路中面积最大的车站,连通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

    位于青浦新城生命科学园的赛伦生物(688163.SH)作为国内唯一的抗蛇毒血清供应商,已率先完成抗血清抗毒素技术升级、领先行业达到第四代新工艺水平。

    这只是青浦新城在打造面向长三角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过程中,展现“一城一意象”“一城一枢纽”“一城一名园”的缩影。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上海市“媒体看新城”青浦专场集体采访活动中了解到,青浦新城正从上海市域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角度出发,加快构建“一核聚能、两带融城、三片示范、蓝绿叠韵”的总体空间格局。

    青浦区副区长肖辉表示,下一步,青浦区将按照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总体定位,加快把青浦新城打造成为“开放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

    做足“水文章”

    “十四五”期间,在“上字水脉”上,青浦新城将重点打造上达创芯岛和江南新天地两个示范样板区。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青浦区作为众多水脉滋养的江南水乡,拥有21公里长的环城水系,这也正成为青浦新城的新空间纽带。

    “在总体城市设计中,我们将水系作为组织青浦新城空间的重要纽带,做足‘水文章’,有机叠合路网、绿网、公共服务等要素,形成‘上字水脉、魅力岛链’的总体城市设计构架,共同塑造‘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城市意象。”青浦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李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在“上字水脉”上,青浦新城将重点打造上达创芯岛和江南新天地两个示范样板区。

    其中,上达创芯岛规划将“以水营城”,从水空间、水场所、水景观、水生活、水交通等多维度促进水城共融;同时“依水生绿”,依托水网将生态景观要素引入城市中心,实现“步行可至水边,有水即有风景”。

    以位于青浦新城的上善广场为例,将传统江南水文化和休闲健身娱乐融合,拥有上善驿、上善桥、滨水观光走廊、音乐喷泉等景观,营造生态宜居的水系环境。同时,在沿岸设置驳岸码头,后续将作为开展游船、赛艇等相关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同样依托水系做文章的还有青浦新城环城水系公园。“青浦新城总体规划范围较大,但环城水系公园中的大部分都位于居民区中,建设要让老百姓靠得近、走得近,留得住乡愁。”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经理夏健表示,环城水系公园项目最开始筹划时的目标是河道整治,功能比较少,但随着优化城市资源,还水、还岸线于民,产城一体等理念的推进,逐步形成现有公园的规划。

    青浦区新城办党组书记,青浦新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冬云介绍,未来,青浦新城还将推进环城水系三期项目、环城水系功能提升项目、青浦新城绿环项目和上达中央公园项目等“三环一园”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新城的生态生活环境。

    其中,上达中央公园选址新城中心地带,总用地约86公顷。公园由南向北分为江南韵、活力芯、生态浦三个区域。其中活力芯区域将结合热电厂改造和长三角演艺中心、体育馆建设,打造新城活力核。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记者,青浦区生态环境良好,在全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这是青浦区的巨大资源优势,“能够吸引人才,成为创新要素的汇集地。”

    建设枢纽门户

    坐拥区位优势,青浦新城发挥了连通上海市与江苏省、浙江省的枢纽作用。

    宛如一只振翅的蝴蝶,青浦新城正舞动翅膀拉近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距离。

    据介绍,青浦新城东接虹桥商务区、西临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位于青浦“一城两翼”布局的中枢,处于上海市“五大新城”、虹桥商务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交集中,规划总面积91.1平方公里,涉及赵巷、重固、朱家角、夏阳、盈浦、香花桥6个街镇。

    坐拥区位优势,青浦新城发挥了连通上海市与江苏省、浙江省的枢纽作用,多条交通线路正在将青浦新城和苏州市、嘉兴市等长三角城市连成一片。

    “目前,南侧的第五号基坑已具备开发条件,并在6月10日开挖。”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青浦新城站项目负责人周炜表示,示范区线青浦新城站建设正稳步推进,待建成后,青浦新城、苏州市、嘉兴市三个组团之间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相关资料显示,作为推进沪苏浙两省一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沪苏嘉城际铁路的一部分,示范区城际线已全线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9年通车运营,将实现虹桥枢纽与水乡客厅直连直达。

    以外青松公路、盈港东路为节点的轨道交通三线换乘枢纽也正加快推进建设,未来,示范区线、轨交17号线、规划嘉青松金线将在青浦新城汇集,方便周边市民出行。

    据青浦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浦新城综合交通枢纽依托上海示范区线、17号线设置,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级客运枢纽,对外辐射湖州、苏州、嘉兴等城市,形成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广泛链接;向内衔接虹桥、嘉定、松江,打造市域网络十字节点,支撑青浦新城独立节点城市发展。

    在未来,青浦新城还将聚焦“一城一枢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重要廊道及新城内部骨干路网规划建设,从空间上提升辐射长三角能力,尽快实现“30、45、60”出行目标,即30分钟实现内部及联系周边中心镇出行,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浦东和虹桥两大门户枢纽。

    打造“创新核”

    青浦区有望在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占据较好位置。

    青浦新城正加快集聚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着力打造为“创新核”的未来城市。

    “青浦新城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极中极’‘核中核’。”肖辉表示,青浦区正依托千亿级的青浦工业园区,加快集聚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创新提出打造“5F数字之城”,加快建设上海数据集团、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等重点创新载体。

    另据青浦区发改委副主任吕剑介绍,近年来,青浦新城加快完善数字顶层设计,编制了包括《青浦新城数字化转型研究实施方案》《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工作方案》《青浦新城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等在内的多个方案、规划。在政策助力下,发展效果也十分显著,目前,青浦新城已集聚技术中心约100家、各级孵化器约20家。

    与此同时,青浦新城产业集群效应和总部经济发展潜力也更加凸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浦新城的数字智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正持续壮大,总部经济塑造步伐正在加快。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青浦新城已集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组织28家,其中包括中铁四局、上海数据集团等国企、央企总部,尤妮佳、妮维雅、先尼科化工等外资企业。

    青浦区经委副主任陆杨表示,近年来,青浦区正着力打造“1+2+X”(“1”即青浦生命科学园,“2”即东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园和青浦虹桥园,“X”即麦迪睿医械e港、上海张江云立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凯利泰医疗产业园等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其中,东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园和青浦虹桥园为青浦区与临港集团的战略合作项目,以AI+医药为切入点,打造“上海AI+医药创新先导区”,成为上海AI+医药的“创新场”和“孵化器”。

    未来,青浦新城还将加快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型总部,打造低密度、复合型、智能化商务社区,加快“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聚焦数字智造、生物医药、时尚消费三大赛道,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相关媒体报道,涉及1.1亿人的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即将浮出水面。最近,来自长三角14座城市的规划系统负责人在上海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全国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未来,上海大都市圈将推进区域创新走廊联动融合建设,从上海市出发,最慢90分钟、最快30分钟可达其他13座城市。

    在此背景下,作为连通沪苏浙三地的青浦区地位将如何凸显?曾刚告诉记者,青浦区有望在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占据较好位置。“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能够实现跨地区分工,未来青浦区的经济作用、示范作用、核心支持作用将会逐步显现。”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