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北京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今明两天最高气温将超37℃ 将迎新一轮“烧烤模式”

环球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经过短暂停歇后,京城又迎来了新一轮高温天气。北京市气象台6月16日下午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今明两天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市气象台介绍,本轮高温天气来势汹汹,晴晒酷热程度将再度升级。预计6月19日本市将迎来雷阵雨天气,届时此轮高温天气才将得到缓解。

6月16日北京晴空万里,缺少了云层的遮挡,气温节节攀升。6月16日13时,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攀升至32.5℃。14时,南郊观象台气温升至33.5℃,相对湿度只有26%,此时高温晴晒、紫外线强、体感炎热,待在室外分分钟都有被“晒化”的感觉。6月16日15时,南郊观象台气温升至34.6℃。15时08分,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定格在34.9℃,距离35℃的高温线仅有一步之遥。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市气象台已于6月15日16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6月16日下午17时又升级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预计6月17日至18日,每日13时至17时北京平原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据市气象台介绍,此轮高温天气的主要成因有三个:首先,近期北京高空有强暖气团控制,为北京源源不断输送“热能”。其次,近期北京天气晴朗,缺少云层遮挡,因而阳光辐射增强。此外,大陆高压控制系统对下沉增温效应起到了“加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北京不仅白天酷热,夜间气温也居高不下,预计今明两天夜间最低气温也将达到24℃至25℃,真称得上“白天黑夜无处可藏”。

6月16日是中央气象台高温预警连发的第10天。随着暖高压脊东移,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将再现大范围、集中性的高温天气,尤其是18日河北南部多地成片40℃+的酷热还会卷土重来,又会达到阶段性气温高点,而且在内蒙古东南部一些地方也会有高温闪现,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37℃。中央气象台预计,本轮高温中心将位于京津冀一带,局地气温可再度冲上40℃,大家仍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北京本轮持续的高温天气预计将在本周中期被雨水打破。市气象台预计,本周三即6月19日,本市将有雷阵雨天气,届时气温将随之下降,当天最高气温将回落至34℃。之后,多云阴雨的天气将一直持续到本周末,气温也将徘徊在31℃至33℃之间。

释疑

1.今夏高温天来得是否有点儿早?6月这么热正常吗?

据市气象台介绍,北京的首个高温日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从气象记录来看,北京往年最早的高温日出现在5月上旬。而今夏北京首个高温日出现在6月9日,因此来得并不算太早。

北青报记者粗略统计,进入6月以来,截至目前北京已经出现了近5个高温日,超过了常年北京6月整月的高温日数(3.9天)。6月北京天气这么热正常吗?对此,气象部门介绍,六七月份本就是北方高温主力季。从北京常年(1991年至2020年)的高温日数来看,6月北京高温日数为3.9天,7月为4.8天,而且6月至7月酷热天气多,出现40℃以上高温的日数在全年占比达到75%。所以高温出现在六七月份是正常的。

去年6月22日北京曾出现41.1℃的罕见高温。不过市气象台表示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同期的气温应该不会达到那么高。

2.为何近期北京在晴热高温的同时频有雷雨?

近期北京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几乎每天都会伴随着出现一阵雷阵雨,甚至有几天还出现了极端强对流天气。对此,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表示,持续高温和频繁雷雨天气并不矛盾。初夏时节常出现高空冷涡,它一般活跃在东北地区。不过,在冷涡的南侧和东侧,高空常有冷气团,低空还有西南风配合的暖湿气流,因而华北、东北南部等地会成为雷雨最频繁、剧烈的区域。

石妍介绍,以6月11日北京的强对流天气为例,当天白天太阳炙烤大地,北京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近地面大气被加热膨胀,形成上升的暖湿空气流,“此时冷气团南下,好比凉水掉进滚烫的油锅中,就会激发出对流强烈的雷雨云团。”不过,虽然雷雨频频,但是造成高温的天气系统没变,所以气温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3.今后40℃以上高温天气会不会越来越常见?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本轮高温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地表温度高等特点,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河南、河北、山东等一些地方遭遇高温炙烤的天数达到一周,彼此都混成了“熟人”。过去几天里,40℃以上国家级气象站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且接连打破历史纪录。

其中,6月11日,33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纪录,4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最高纪录,河北安国(42.3℃)追平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12日,28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最高气温纪录,山西汾阳(40.2℃)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也是首次冲上40℃;13日截至15时,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大片区域气温超过40℃,山西翼城以40.1℃突破当地6月中旬历史极值。

有网友担心“是不是40℃的高温越来越常见?”对此,中国天气网盘点1961年至2023年气象大数据发现,这62年中,全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总体确实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最多,高达4209站次。以河北石家庄为例,进入2000年以后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年份明显增加,其中,2010年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日数共4天,2023年高达7天。

应对

洒水车喷水、密目网遮阳 工地防暑降温招数多

6月以来,面对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很多户外作业单位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防暑降温。6月16日下午15时,北京骄阳似火。北青报记者在通州区水仙园旧改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和屋面作业,时不时可以看到洒水车来回穿梭,喷水防尘的同时,也顺带给施工区域降了温。施工现场设置了三个工人休息室,里面不仅有桌椅板凳,还配备了饮水设备和防暑降温用品,工人出现中暑症状或者感到劳累时可以随时进去休息。

现场每座老楼的外面都挂上了绿色的密目网,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也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跟居民家在阳台上挂的遮阳网效果差不多,比在大太阳下暴晒凉快了不少。”一位正在进行外墙作业的工人师傅说。据了解,目前,整个水仙园旧改项目共有400多名工人,当遇到高温天气时,施工方会适当延长中午的休息时间,并调整作业顺序,尽量减少工人在高温时段的室外作业时间。同时,工地还会发放冰棍、绿豆汤、西瓜、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资。

水仙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是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标杆工程之一,由中建二局负责施工,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上下水、外墙节能、外窗、屋面平改坡及室外配套工程等。中建二局水仙园项目总工栾志超介绍,目前项目施工已经完成60%,正在进行外墙保温粘贴、外窗更换,室内上下水改造,屋面平改坡等作业。下半年,项目将进行公共区域配套工程改造,整个项目预计将于12月整体完工。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每年夏天,北京市住建委都会针对高温天气发布通知,要求各单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所有在建工地施工单位在高温预警期间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确保建筑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提醒

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

持续性高温天气会对基础设施、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市气象部门特别发布了防御指南,提醒公众注意。

在交通出行方面,当气温≥35℃或者路面温度≥65℃时,爆胎危险性大大增加。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备好灭火器、警示标。如果长时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应定时前往服务区休息,给轮胎降温。

高温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公众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儿童、肥胖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是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重点防护人群,需注意改善所处环境、调整着装、及时补水等。

处于室内时,要保持室内环境清爽,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减少太阳直射和不必要的易产热的电器使用。从炎热的户外刚刚进屋后,先不要着急开空调,待身体稍稍适应之后再开启空调。要科学使用空调,空调温度在26℃左右最舒服,而且出风口朝上更安心,“除湿”模式省电又健康,别忘了适当通通风。

家里最好准备一些防暑降温药品,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和电解质,如无缓解或症状严重立即就医。

注意预防职业性中暑发生

当气温超过35℃时,发生职业性中暑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昨日,市卫健委发布职业性中暑预防指南,提醒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易中暑职业人群,随时留意健康状态,防止职业性中暑发生。

职业性中暑是指在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常见的易中暑职业人群包括外卖员、环卫工人、交管人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炉前工等。职业性中暑表现为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后出现中暑先兆、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预防职业性中暑,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做到:降低作业场所温度,为劳动者提供阴凉休息场所,高温天气期调整作业时段、安排热适应期,做好职业健康监护,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必需药品及个体防护用品等。劳动者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掌握防暑降温知识,并随时留意健康状态。

科普

热射病发病有预警高温令蛋白质变性

在高温天气下,“热射病”是大众经常见到的一个词。什么是热射病?中暑和热射病有什么关系?热射病为何死亡率高?北青报记者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为大家进行科普。

迟骋表示,中暑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一旦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温升高,可以超过40℃甚至达到42℃,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会因心、脑、肝、肾等多个脏器衰竭及肌肉分解(横纹肌溶解)造成死亡。

热射病患者为何会出现高烧症状?对此,迟骋解释称,热射病的高烧与日常感染的高烧不同。作为恒温动物,人类大脑中的丘脑负责体温调节,它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将人的体温保持在36℃至37℃之间。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大脑会通过开放毛孔、加快血流等方式增加散热降低体温。但当外界温度急剧升高时,人体体温也会随之升高,这个温度一旦超出大脑的调控能力,体热量便会在体内大量聚集,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的情况,进而导致热射病发生。

迟骋介绍,从中暑发展到热射病的过程中,身体会发出一系列预警信号: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就提示有可能要发生中暑。如果此时没能及时休息、补水、降温,就有可能进入轻症中暑阶段,头晕、口渴等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并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若此时还没有重视,症状进一步加重,发展至重症中暑阶段,出现腹痛、晕倒,随之肢体抽搐、昏迷、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发展到最严重的热射病阶段。

热射病发生后死亡率高达70%至80%,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迟骋介绍,以煮鸡蛋为例,生鸡蛋是液态状态,给鸡蛋不断加温后蛋清和蛋白会变成固态,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人体内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当体温异常增高时,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也会发生变性,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令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衰竭,因此一旦发展到热射病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避免热射病的发生重在预防。迟骋提醒,要重视中暑早期症状,在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时期,出现症状就要及早处理和就医。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一定要借助专业医疗手段,立即拨打120,并将患者仰卧位,解开衣领,移至通风、阴凉、干燥处,等待救护车的到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赵婷婷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