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5年“孕育”,雨花台区首家三甲医院将“诞生”

□ 周敏 董仁成 蔡阳

病房主楼两侧带有微微弧度,整体造型好似帆船;综合楼下方做成“花瓣”造型,双手托起象征“孕育”;一条钢结构“飘带”悬浮在主楼与综合楼之间,寓意生命扬帆起航……6月5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两桥(铁心桥—西善桥)”地区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项目全面封顶。

高楼平地起。从2022年9月进场开工,项目进入快速建设期,历时20个月,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比预期提前一个月。

全力拉满“进度条”,是因为雨花群众对家门口的大医院、好医院热盼已久。该区地处南京主城南部,长期“半城半郊”,民生短板突出,尤其医疗资源匮乏,是主城唯一没有三甲医院的板块。

此前,南京市《关于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的近期工作方案》明确,要引导优质基本医疗资源向城市新区和资源薄弱区集聚。雨花台区近几年的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名院名医名科室’工程”等。2019年起,该区与全省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对接比选,考虑到辖区36万软件从业人才带来的巨大妇幼医疗需求,最终与省妇幼保健院达成合作意向。

“当时,龙江院区的规模已无法满足全省妇幼群体的需求,加上周边土地资源紧俏,我们亟需异地改扩建。”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赵奕华说,项目定位主城南部“大综合、大专科”医疗中心,对选址要求极高,既要空间广阔,也要交通便利。

由雨花新城规建办、区卫健委牵头,省妇幼在全区范围进行调研,初步选定“两桥”核心区130亩工业地块。但涉及到土地置换、规划调整、土壤修复等环节,前期手续较为繁杂,相关部门跑了一整年,为项目开工打下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该区与南京市图审中心积极对接,打开“绿色通道”——基于病房主楼、生殖中心和综合楼是三个功能独立的建筑单体,高效协同设计与建造环节,创新分批次图纸报审机制,较常规流程下申请施工许可证节省了近一个月时间。

对照“鲁班奖”建设标准,该项目打造了一套专项技术方案,多项新材料、新工艺贯穿建造全过程。比如,在病房主楼的1—4层,部分钢筋混凝土方柱内部创新应用了复材缠绕管约束混凝土芯柱,相较传统混凝土浇筑,截面耗材使用更少,抗倒塌能力更高。

再如,为了让钢结构“飘带”看起来更加轻盈,项目首次使用了碳纤维拉索作为传力体系,安装在16个关键受力点将其“拉”起,密度仅为钢材的1/5到1/4,但强度是普通钢材的7.6到15倍。“全过程采用BIM技术,在充分听取院方主任、医生、护士意见后,生成‘数字孪生’病房和办公区,确保项目实体的风格、色调、家具摆放,甚至插座的位置,都要与规划图纸毫厘不差。”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说。

定位主城南部“大综合、大专科”医疗中心,这一全省重大民生保障项目以妇女儿童专科为特色,以妇产、生殖、儿科、乳腺病科、妇儿保为重点,发挥省人医综合学科优势,兼顾常见病、多发病,打造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院区,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投用。

作为省、市、区合作建设的全省唯一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项目的全面封顶,标志着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布局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雨花台区改善医疗资源短缺、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有了具体实践。

当天召开的雨花台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将稳步推进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产科、儿科建设,全面提升孕产妇、婴幼儿健康管理水平。雨花台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落地,加快重点民生项目高效建设,让雨花人民早日拥有家门口的“名院名医名科室”。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