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长三角专家齐聚南京,共话中西医结合康复事业新发展

扬眼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紫牛新闻

6月15日,第16届长三角中西医结合发展大会暨2024年长三角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术大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启幕。

此次大会聚焦“聚中西医融合新质之力,促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长三角及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围绕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目标,梳理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及康复领域发展现状,探讨中西医结合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西医结合,助力康复医学再起航

中医康复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人体自身的修复和康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会开幕式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党委书记殷立平介绍,在过去的15年里,长三角中西医结合发展大会作为长三角中西医结合精品学术品牌与研究合作平台,为推进长三角健康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大会聚焦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再次起航,在总结延续以往历届大会成果特色的基础上,必将为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造福广大患者、增进百姓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程海波在致辞中表示,中西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时代导向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南京中医药大学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源地之一,在中西结合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方法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双高建设工程,全面整合校院系优质资源,全力促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附属医院协同发展,扎实推进推动中西结合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

据介绍,自本次大会筹备之初,大会学术委员会同步启动了首届长三角中西医结合康复病例大赛。此次大会开幕式现场也举行了首届长三角中西医结合康复病例大赛颁奖仪式,进行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研究委员会成立仪式,进一步凝聚中西医结合领域青年学者智慧、培育高水平青年人才队伍,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大会还进行了长三角中西医结合发展大会会旗交接仪式。

多举措齐发力,推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新发展

开幕式当天还分别举行了神经康复、心肺康复·康复护理、中医康复·骨伤康复以及重症康复·康复技术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举行了2024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青年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角度出发,交流最新学术进展,贡献宝贵临床经验,共促中西医结合事业集智聚力发扬光大。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的,以脑中风为例,脑出血吸收后就可以达到临床出院标准,但从康复角度而言,患者的瘫痪问题则成为康复医学的核心工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主任邵伟波介绍,康复医学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而要在疾病诊疗的同时,关注早期康复和重症康复等多个环节。研究数据显示,偏瘫仅接受治疗,恢复行走的概率是60%,如果早期康复介入恢复行走的概率是90%,死亡率也会下降17%。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现场还举行了“长三角中西医结合脑康复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仪式。联盟由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发起,由牵头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担任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共同主席,江浙沪皖涉及医疗、教学、科研及生产等22家单位共同参与。

未来,联盟将协同普及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理念,创新形成真正具有中医特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脑康复诊疗模式,积极发挥长三角在国内相关领域的行业引擎作用和示范效应,更好地汇聚长三角区域中西医结合脑康复医学优势资源,通过共建共享优势平台,进一步繁荣学术交流、推进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质量控制、开展科普宣传、提升标准建设等,不断助力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大会为期三天,从6月14日至6月16日,由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三省一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持。

通讯员 苗卿 葛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李海慧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