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联合EFG成功举办“预期、信息摩擦与经济政策 ”研讨会

精彩回顾

日前,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联合EFG成功举办了主题为“预期、信息摩擦与经济政策 ”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市场预期与信息摩擦对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会议当天,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Olivier Coibion教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Michael Weber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王健教授致辞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经济学领域负责人、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教授致欢迎辞。他首先向所有出席的嘉宾和朋友表达热烈欢迎。在致辞中,他简要回顾了大学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讲述道,十年来,大学扎根深圳,在破旧厂房和荒芜土地上,逐步建设成如今美丽校园。本次研讨会汇聚众多优秀的研究人员,深入剖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和前沿的思想。他期待大家在本次活动中积极交流、相互学习、推动合作与创新,合力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30上午场

主旨演讲

The New Causal Macroeconomics of Subjective Expectations and Decisions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Olivier Coibion教授带来了题为The New Causal Macroeconomics of Subjective Expectations and Decisions的主旨演讲。他首先指出,想要评估经济主体的预期如何影响其决策是很困难的,因为现有的研究方法(包括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特定的宏观结构关系式、微观数据模型等)总是无法完全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于是,他介绍了一种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框架来评估预期对决策的因果效应。该框架包含三个必要的步骤:(1)衡量经济主体的先验预期和干预前决策计划;(2)随机将经济主体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并给处理组提供可能会影响其预期的信息;(3)分别衡量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后验预期以及事后的决策结果,进而计算信息干预对决策行为的影响。随后,Olivier教授利用此框架评估了对通胀预期的不同干预如何影响家户部门的支出行为问题。最后,他也指出这个方法也会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例如,要求提供的信息并不提前为参与者所知和多重处理效应等,并探讨了假想性谈话(Hypotheticals)作为一种替代方式的可行性。

The Dominant Role of Expectations and Broad-Based Supply Shocks in   Driving Inflation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侯宸羽教授及合著者的研究评估了供给冲击、劳动力市场紧缩和预期形成在解释通胀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Covid疫情之前流行的、扁平化(Quasi-Flat)的菲利普斯曲线仍然很好地拟合了2020年后的美国数据,而且,在近期的通胀中,短期通胀预期的变化可能在传播供给冲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后,研究记录了通胀和通胀预期的联合动态特征,以形成需要被解释的一个基准特征。由于在理性预期下这些动态很难被复现,研究提出并评估了一个具有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的模型。在该模型中,代理人认为,一个部门的通胀是由两个部分驱动的:一个是所有部门共同面对的部分,另一个是该部门面对的特定冲击。当供给冲击影响到许多部门时(称之为广泛的供给冲击),代理人会推断通胀中所有部门共同面对的部分已经增加,这将以一种准自我应验(Quasi-Self-Fulfilling)的方式影响预期,进而推动持续的通胀。

新加坡国立大学刘畅教授对该论文进行点评, 并探讨了残差检验是否足够支持扁平化的线性菲利普斯曲线这一假设,指出采取不同的通胀预期度量方式会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Inflation Disagreement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及其合著者的研究指出预测者对通胀前景往往意见不一。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该研究探讨了通货膨胀分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该框架包含了对央行通胀目标的异质性信念。这个易于处理的框架为贴现的跨期消费中的欧拉方程提供了微观经济基础,缓解了前瞻性指引的难题。研究的模型表明,通胀分歧削弱了前瞻性指引政策和传统利率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该模型的机制和预测得到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香港科技大学Marc Dordal Carreras教授对该论文进行点评。他进一步探讨了通胀预期分歧通过改变处于紧借贷约束人群的比例从而影响人们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敏感度的机制,并基于文献对通胀预期分歧的内生性和其与产出冲击间的潜在逆向因果关系表达了关切。

5.30下午场

主旨演讲

Memory and Belief: Evidence from the Field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Michael Weber教授发表了题为Memory and Belief: Evidence from the Field的主旨演讲。他首先展示了一个关于通胀预期偏差的有趣事实,即女性的通胀预期显著地比男性更高,这一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而且面对有较高数理和金融素养的女性,这一事实也仍然成立,但这一差距在和经常采购杂物的男性相比时又显著缩小了。这说明人们在日常购物中体会到的价格变化在人们建立通胀预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常商品的价格波动更加频繁而人们又更容易回忆起正向的价格波动,所以经常购物会倾向于导致比当前实际通胀更高的通胀感知从而提高通胀预期,而在传统家庭中大多由女性承担采购日常家用的责任,由此产生了我们在数据中看到的女性比男性更高的通胀预期。Michael Weber教授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关于人们从“记忆数据库”中选择性回忆的理论模型来系统性地解释这一机制。

Expectation Formation with Vague FOMC Communications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贾盾教授及合著者的研究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议息报告中使用的模糊语言频率为基础,构建美联储市场沟通模糊度指标,并区分美联储判断经济走势的模糊程度及其对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空间。基于实证分析,发现模糊性市场沟通指标是顺周期的,区别于市场不确定性的不同度量。美联储市场沟通的模糊程度上升会导致市场对宏观经济相关数据投入更多关注度,市场预期迅速调整并对新信息反应更加强烈。考虑到美联储公开市场会议对于指引协调公众预期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强调了央行沟通中面临的透明清晰化与保证未来政策灵活可调之间的权衡。

香港科技大学卢杨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进一步探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模糊究竟是反映了美联储自身信息不充足还是应当被解读成一种策略性行为的问题,并指出了可能的区分两种假说的检验方法。

Bias and Sensitivity under Ambiguity

香港中文大学裴光宇教授及其合著者的研究分析了当决策者面临模型模糊度(Model Ambiguity)和分散信息(Disperse Information)时的一般均衡。通过一系列的等价性证明,这一复杂的博弈问题可以被简化为一个典型的贝叶斯预测问题,只不过这一贝叶斯问题是在一个方差更大而均值更小的先验分布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决策者看起来会表现得更加悲观以及对信息更加敏感,而决策者的模型模糊厌恶度(Ambiguity-Aversion)会加剧这一特征。这一理论结果解释了在数据中发现的富人对通胀有着更小但更具持续性的高估偏差这一明显偏离理性预期框架的现象。穷人更加担忧较坏通胀环境下他们的处境,所以有着更高的模型厌恶度,继而根据理论所示表现出更大的高估偏差,但他们对信息更加敏感也降低了他们偏差的持续性。

山东大学张仁斌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并对文章的理论部分进行探讨,指出部分结果较为依赖所选取的损失函数的形式。

Inattentive Network: Evidence and Theory

浙江大学邬介然教授及其合著者的研究在实证上分析了企业间互相关注的网络,继而在理论上探讨了这种关注模式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会对距离其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更近或者价格波动更大的企业会投入更多关注,而这种关注也确实能降低他们的预测误差,这证实了关注网络的存在。研究基于理性疏忽(Rational-Inattention)理论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匹配这些实证特征,而在这一框架下,其最优货币政策也和外生信息摩擦模型里的最优货币政策有很大的不同。特别的是,在这种货币政策可以内生地改变企业间关注网络从而影响预期的设定里,货币政策会将更大的权重放在本身对信息反应不那么敏感的部门。

香港大学罗雨雷教授对该论文进行点评,探讨了将固定信息获取成本假设改为随企业特征波动的延伸,并指出可以进一步对关注网络进行福利损失的分析。

Relevant Information, Attention, and Macroeconomic Expectations

中央财经大学尹鹏辉教授及其合著者的研究以一个在线访谈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来研究人们认知信息相关度(Perceived Information Relevance)对其信息的注意程度、信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实验首先测量参与者对系列宏观变量的认知相关度和关注度,然后提供相关的专业信息,观察参与者的信念和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参与者对认为相关度高的信息反应更大,这与理性疏忽理论(Rational-Inattention)的结论相一致。此外实验还制造了外生的认知信息相关度的变化来研究认知相关度对人们信念更新过程的因果联系。

香港科技大学Byoungchan Lee教授通过视频参与讨论,并对实验的执行过程和统计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主持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李泽昊教授

至此,本次研讨会已圆满落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与合作的精神,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深化与各界的交流合作,并不断推动学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