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两区”政策红利变实效 北京1-4月落地项目1936个

中国青年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近日召开的北京“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介绍,“两区”政策红利不断转化为项目落地实效,今年1-4月,“两区”招商引资累计新增储备项目3098个,累计落地项目1936个,涉及资金8409亿元。

郭文杰表示,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两区”建设进入迭代升级的2.0阶段。聚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北京持续推动更有力度的开放,不断深化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扩大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强化数字经济领域规则探索。

一系列成绩、 成果陆续发布,如揭牌成立了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聚集区,促进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中国总部在京落地;推动P4中英精准医疗(北京)创新中心落地,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平台;京津冀共建了全市首家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的重大创新平台——朝阳创新中心等等。

在多元开放格局的基础上,北京市推动更有层次的开放。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在科技创新片区,启动建设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郭文杰介绍,一季度,北京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28.5%,较去年底提升9.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实现营收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

围绕企业和人才关切,北京市也不断推进更有温度的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例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实现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在京津冀三地互认互通、开行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班列等。

为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北京市试点实施赴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北京工作的科研、法律等六类高层次人才可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赴港澳人才签注,每次在港澳地区停留不超过30天。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累计提供签证服务3000余次。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

郭文杰表示,今年,北京市将加速落实示范区2.0方案,力争年底前基本落实各项任务。如聚焦低轨卫星出口等直面企业诉求的制度创新,抓紧打通实施路径,让制度创新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园区提质升级的力度;统筹抓好自贸组团、“两区”重点园区等各类平台载体建设,以园区评价为抓手,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刘世昕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