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历时8个月,门头沟区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完工

北京商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用时8个月,门头沟区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在5月底全部完成。据了解,这次恢复重建工程,共计28条县级以上公路,恢复重建里程149.2公里,点段数量达到1082个。重建后,除了整体道路路面更加平整、通过性加强外,抗灾害能力、地基抗冲刷能力以及桥梁的过水行洪能力等都有了全面提升。

旧貌展新颜,提高设施抗泄洪能力

在109国道上,建于1964年的青白口桥在“23·7”极端强降雨中被严重损坏,原桥扩大基础被冲刷破坏,部分墩柱整体下沉,呈现V字形破坏。

北京商报记者此次来到新建的青白口桥看到,多组高大粗壮的桥墩稳稳“扎”进河底,经过重新设计的大桥防洪行洪能力都有了很大升级。据介绍,新建桥梁全长增加至127米,全宽增加至11米。上部结构采用4×30米预应力砼现浇箱梁,跨径由8米增加至30米,极大提升桥梁过水能力;桥梁基础由扩大基础调整为嵌岩灌注桩基础,桩深最高达18米,增强了基础行洪稳定性。与老桥相比,整体结构强度更高、更结实了,而且过水面积更大,泄洪能力也大大提升。

为了有充足的准备迎接今年的汛期,这8个月中像修复、重建、加固公路设施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据了解,门头沟区水毁恢复重建工程,涉及路基填方116万方、挖方94万方,下挡墙修复64万方,上边坡防护28万平方米,沥青混凝土摊铺55万平方米,重建桥梁9座。

防患于未然,加强防洪抗洪意识

新一轮汛期将至,门头沟公路分局围绕“早部署、早行动、早排查、早落实”的思想,全方位加强汛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汛期安全生产形势,全力筑起防汛的“安全坝”。

门头沟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郑鹏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为了应对汛期的来临,我们开展了对重点辖区内桥梁、涵洞、高边坡、高挡墙、护坡等部位的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已疏通边沟190公里、盖板边沟4.2公里、管涵402座,清理雨水口36个,清理桥涵河道杂物3200立方米,清理桥梁泄水孔221个。除此之外,开展设备、桥隧的检修;加强值班值守、巡查检查和抢险队伍的相互配合;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协调”。

储备充足,全方位加强物资保障

在人员和物资储备方面,门头沟公路分局在吸取去年暴雨应对经验基础上,升级了各类人员、物资的配备,以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

据悉,为了保障今年汛期可以平稳度过,门头沟公路分局投入了应急处置人员387人,地灾值守人员114人;防汛大型机械设备143台;其他防汛小型器具也已经备足,例如卫星电话7台、抢险舟3艘、草袋1.3万余条、锥筒水马3000余个等。

除此之外,各公路养护段也储备了足量的食品及应急药品,还与周边商超、加油站共建了应急保供机制,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物资供应。  北京商报记者  张笑嫣/文并摄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