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成都金牛:幸福味道 社区同享

金牛区

“家人们,我又来抚琴的幸福食堂干饭了,他们家便宜又好吃,一份粉蒸肉套餐才14元,真的好喜欢这种实惠的社区食堂!”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幸福食堂(以下简称西南街食堂)火了,不少年轻人争相来打卡。在金牛区,有几家这样的网红社区食堂,在这里,老年人和年轻人成了“饭搭子”,乐享幸福“食”光。

“政府+企业+社会”延伸服务网络

“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饭,每天在食堂吃顿饭,价格也不贵,吃得很舒服,孩子也放心。”82岁的陈英(化名)和老伴经常坐社区班车来西南街食堂就餐。

2023年,金牛区委专题会议明确,由区属国企金牛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国有资产为主导,在每个街道至少打造运营一个示范性社区幸福食堂,西南街、城隍庙、跃进等社区的幸福食堂先后建成。

“金牛集团专门成立了商管公司负责这项业务,运营团队成员年轻、学历高、能力强,主要做好服务、品质和成本的把控。”金牛城投集团交子商管公司工作人员朱博说,社区幸福食堂菜香样多价廉,在于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 金牛区将成都大运会建成的高标准供餐设施改建为区级中央厨房,为社区幸福食堂配餐,先进的设备、严选的原材料、配送的专业化,保证了餐品健康精致可口。

陶德砂锅、大米先生、万年场等社会餐饮企业也通过开设老年餐桌、老年就餐专区方式,参与老年助餐、配餐,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就餐需求。

金牛区民政局副局长邓先庆介绍,金牛区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由政府、市场、社会力量联动参与,国有公司运营的占20%,市场化餐饮企业运营的占50%,小区嵌入式助餐服务的占20%,养老机构对外供餐的占10%,逐步形成“步行可达、便捷享有、服务优质”的老年助餐网络。

“金牛区形成了三级老年助餐网络。区级财政每年安排5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就餐补助及食堂、助餐点、餐桌建设补助,经评估运营好的还有奖励补助。” 金牛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产业促进科科长郭小红补充道。

“用餐+助老”丰富应用场景

三层高的西南街食堂,一楼是用餐区,二楼是糖水铺,三楼露台区可以喝茶。“二楼、三楼是老年

人的乐享空间,吃完饭花几元钱点杯茶,晒晒太阳聊聊天,又松弛又愉悦,有些老年人把来这里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朱博说。

在营门口街道,70岁的刘晓杰(化名)每天中午操作电动轮椅,去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寿食坊用餐。这里还有银龄医馆、理发室、辅具租赁点等服务设施和很多服务项目。

刘晓杰对这里赞不绝口:“下午可以做康复理疗,听听健康知识。服务很周到,天气不好可以送餐上门;带娃娃来的,还提供儿童餐、帮着看护,让老人可以踏实吃顿饭。”

金牛区在做好“食”事的同时,努力推动老年助餐与文体娱乐、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叠加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综合为老服务场景。具体说,就是既搭建西南街食堂这样的“助餐+养老”一体平台,鼓励助餐服务场所在满足老年人日常就餐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保健康养、中医理疗、养老咨询等服务;又搭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样的“养老+助餐”一体化平台,在全托、日托等机构植入助餐功能,着力打造融合助餐、日托、文化娱乐、社会参与等为一体的“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让老年人在享受助餐服务的同时,享受到机构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各项专业服务。

“全龄友好”拓宽增收路

家住青羊区的刘岩(化名),每次回抚琴街道看望老人,总要带着一家老小到社区食堂聚餐。一顿饭几十元,花样多又管饱,孩子很爱吃,还省下了烧饭时间,他可以多陪父母说说话。

金牛区的社区食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很多人跟着抖音、小红书来“解馋”,周边的白领们更是有口福。“这里的菜少盐少油,味道媲美大餐厅,性价比高,同事们都爱来。”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

金牛区以“全龄友好”的视角布局社区助餐点位,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也有效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方的收入,让老年助餐更可持续。

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非用餐时间,将食堂作为茶室、咖啡厅对外开放,其他服务低收费,挖掘了更多的盈利点。中心设置了儿童活动区,老人可以带孩子一起来,老少同乐。

西南街食堂照顾到全年龄段的顾客,上午11点前开餐,营业至晚上7点半;楼上的糖水铺卖茶和零食,营利反哺食堂;老人带小孩吃饭,只收一份钱还可续量;创业的年轻人点杯咖啡就可在此办公。

西南街社区党委书记罗雅爱也对食堂大力支持:“社区开办寒暑假托管班,孩子们的午餐就在这里订,安全卫生有营养,家长很放心。”

小小的食堂,承载着无数幸福滋味。“老年助餐既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金牛区将不断优化服务网络、供给模式和运行机制,增强服务的可及性、可持续性,让老年人获得感更强、更幸福。” 邓先庆说道。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