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青岛市市南区:服务成矩阵,岗位送到家门口

转自:上观新闻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英子

首创社区微业“星光微课堂”,让更多好政策触手即达;打造“就享家”流动就业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开展校园招聘系列活动,推动企业和求职者实现“双向奔赴”。近期,市南区以居民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打造“技能培训+政策介绍+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更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政策培训+技能提升

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

“老师,关于失业金的问题,麻烦您给指点迷津”,“老师,您看我这种情况能否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近日,市南区首创社区微业“星光微课堂”线下第一课在仙游路社区正式开讲,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热情参与。课堂上,市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化身“就业导师”,详细解读了失业保险金申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内容,让居民对就业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介绍了多种招聘渠道和岗位匹配对接方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这次课堂真是雪中送炭,让我们对就业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场,一位社区居民说道。

除了线下微课堂,市南区还开设了线上系列微课堂,同步解读推送就业政策,让居民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最新的就业信息。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政策的覆盖率和传播速度,也让居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与此同时,市南区还注重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出了市民夜校项目,为居民提供了新媒体运营、茶艺、小儿推拿、直播带货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居民的夜生活,更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技能,为他们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市南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就业需求摸排、技能等级认定、就业岗位推荐等措施进一步帮助学员实现精准就业。同时,市南区还持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介绍+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就业服务。

岗位送到“家门口”

就业服务“零距离”

失业者如何迅速拥抱理想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聚焦的焦点。市南区人社局通过“精细摸排+按需帮扶”的创新模式,实现精准分类促就业,为失业者提供了更加贴心、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采用‘大数据+铁脚板’的策略,对失业人员进行摸排,了解其就业、创业、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人员调查、需求登记、就业匹配、政策解读的闭环服务体系,确保失业者得到及时而有力的支持。”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段薇说道。八大关街道居民陈茜就是这一措施的受益者之一,陈茜因为需要照顾孩子而一直未工作,但她有强烈的求职意向,既需要一份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又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八大关街道人社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为她量身定制了公益性岗位方案。如今,陈茜对工作、生活信心满满,并将满怀感激的心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热情服务群众,赢得了广泛赞誉。

市南区人社局不仅通过街道人社中心、市民中心人社窗口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还在社区居民相对方便、集中地段建立了“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居民们可以就近登记就业创业需求,查看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实现快就业、就好业。目前,市南区已建立“就享家”乐业服务站13处,预计到2025年底,市南区还将继续推进服务站在社区的覆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项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搭建就业新桥梁

企业职工双向奔赴

“非常感谢市南区人社局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我们公司共招揽到70余名优秀人才,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啊!”市南区新东方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吴晗说道。此次招聘会的成功举办,正是市南区人社局精准对接企业和毕业生需求的一个缩影。

为了提高对接精准度,市南区人社局在前期进行了深入的摸排工作,了解了企业的招聘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通过精心挑选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并组织“才耀湾城 智汇市南”校园招聘系列活动,让人岗匹配更加靶向精准。这不仅让毕业生们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也让企业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实现了双赢。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市南区人社局更是加大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力度,不仅持续拓展就业渠道,用好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还积极搭建就业见习平台,新认定了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等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今年以来,共发布见习岗位200余个,通过见习帮助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以来,市南区已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40余场,通过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2300余人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通过一系列的精细化服务和分类帮扶措施,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也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了就业带来的获得感。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