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强省会·兴产业】“贵阳造”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林泉电机用“小电机”驱动“大产业”

近日,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示结束,由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安全性控制系统永磁发电机设计与验证技术”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林泉电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

走进位于贵阳高新区的林泉电机,记者见到了应用该项技术的航空抗短路发电机。展牌显示,该产品具有体积小、转速高、高可靠、长寿命、环境适应性强、多通道输出等特点;可实现12%至115%的额定转速,抗短路时间大于1小时;主要应用于大型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发动机系统。

“这项技术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探索研究,主要针对高安全性控制系统对永磁发电机的需求,解决永磁发电机供电系统安全性不足、复杂工况评估不充分、系统级特性验证不完备等问题,提升控制系统用电的安全性。”该项目负责人张登平介绍,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实现与新一代先进发电机控制技术的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我国新型发电机研制中的瓶颈问题。

“该技术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应用,如国产大型客机C919搭载的CJ1000发动机控制系统就应用了该技术。”张登平说,该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保障重大项目的安全性。

CJ1000发动机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严格按照民航适航要求研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国产动力装置。作为发动机控制的中枢单元,发动机全权限控制系统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永磁发电机成为控制系统的首选供电电源。

“永磁发电机既要把重量和体积做得尽可能小,又要提升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国内相关研制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张登平说,当时国内早期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用永磁发电机主要来源于国外,核心关键技术受到封锁,无法实现自主可控,而国内在航空用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验论证方面做得不够充分,导致控制系统的供电安全性做得低、使用限制条件多、验证模拟程度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的发展。

面对困难,张登平没有退缩,带领团队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将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最开始的要求是抗短路时间要达到10分钟,现在我们已经实现大于1小时。永磁发电机的重量我们也能够做到700克左右,比需求方要求的900克还要小。”虽然做到国际领先,但张登平的团队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开展更加先进的技术论证与研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目前,该技术成果已大面积应用在航空发动机高安全性控制系统上,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5亿元。同时,形成的技术成果已推向高端民用发动机,为我国发动机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科技创新推动林泉电机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5%至20%。在技术攻关上,企业采取“揭榜挂帅”举措,根据急需方向、生产现场等问题,实时发布“考题”,由技术团队“揭榜、竞标”,鼓励员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伟

编辑:吴艺舟

审核:吴亚鹏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