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上海细胞递表港交所 免疫细胞储存国内市占率第一

市场资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科创板日报》5月8日讯(特约记者 陈俊清 记者 朱凌)近日,成立于2013年的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细胞”)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建银国际。

招股书显示,上海细胞是中国首家且唯一一家覆盖细胞医疗健康全价值链的公司。业务覆盖细胞储存、肿瘤医疗、细胞药物及细胞充能产品。其中,免疫细胞储存业务在中国免疫细胞储存市场排名第一,也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1年至2023年分别创收3.96亿元、3.57亿元和5.9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80%。

▍8轮融资总额近20.8亿元

随着患有慢性疾病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和支持细胞研究政策的出台,细胞医疗健康行业规模不断扩张。灼识咨询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细胞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42亿元,预计到2032年增长到人民币1,745亿元,2023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1%。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上海细胞在营收方面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21年至2023年其分别实现营收4.99亿元、6.19亿元及7.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3.5%。

不过,营收上涨的趋势下,上海细胞亏损态势未能扭转,2023年亏损为4.88亿元,好的方面是,较2022年的5.38亿亏损有所改善,同比缩窄9.87%。

招股书显示,上海细胞共经历过8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20.8亿元。其中,于2018年完成的C轮融资筹集到的资金最多,总金额为9.25亿元人民币。此轮融资领投方为太保人寿、海尔资本和兴业国信资管,作为B轮领投方的君联资本也有追加投资。

上海细胞最后于2021年完成的D轮融资累计金额约6.1亿元,其中D1轮融资约4.3亿元人民币,由九洲创投、盛石长三角基金、建银国际联合投资,D1融资完成后,上海细胞估值为69.307亿元。同样发生在2021年的D2轮融资金额为1.8亿,本轮融资完成后,其融资总金额也超过了2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到71.1亿元。

▍依赖细胞储存业务

通过上海细胞股权架构图发现,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钱其军博士为上海细胞最大单一股东,透过白泽生物科技、湖州白泽、上海柏寰、上海昱寰、嘉兴乘黄、上海吉量、上海挚寰及上海萧稍持有的股份,行使公司约26.43%的表决权。

钱其军在医学领域拥有约30年的经验。曾在多个军医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或博士生导师等重要职务,现任上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钱其军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精准医疗专项首席科学家。

科研方面,发表 SCI论文83篇;已申请217项细胞治疗相关专利, 获专利授权47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2024年2月钱其军博士获委任为《柳叶刀》杂志三位中国籍编辑顾问之一。

上海细胞在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钱其军带领下,上海细胞已成为中国首家盖细胞医疗健康全价值链的公司,目前国内细胞治疗企业一般都只覆盖了某一个环节。例如,中源协和等公司主要专注于干细胞储存及细胞治疗研发,海吉亚集团及美中嘉和集团主要专注于瘤医疗服务,药明巨诺及科济药业等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专注于细胞治疗的研发。

上海细胞虽已覆盖细胞治疗全链条,但收入来源绝大部分依赖于细胞储存业务。2023年细胞储存业务营收5.99亿,占总营收78.9%。市场规模方面,上海细胞在2023年细胞储存市场份额为40.7%,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市场占有率约7.1%,有较大差距。

随着细胞储存市场的不断扩大,上海细胞也持续加大细胞储存方面的部署,计划将上市融资金额分配设立新的细胞储存区域服务网点。除目前区域总部外,上海细胞计划在大中华区的重点城市建设新的区域总部。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细胞的储存库利用率并不高。此前,上海细胞已在上海、河南、北京三个地区建立细胞储存库,截止到2023年底,而这三个地区的储存库使用率分别为66.2%、 55.2%、20.3%。

细胞药物的研发进展是影响细胞储存需求的重要原因。上海生物细胞药物研发进展较快的BZDS1901是首款聚焦实体瘤治疗的抗PD-1纳米抗体装甲化的CAR-T细胞药物。目前,该药物已经从国家药监局获得治疗间皮素阳性实体瘤的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IND批准并获得了FDA的恶性间皮瘤孤儿药认证。

《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上海细胞,欲进一步了解药物研发进展对细胞储存业务的影响,但截至发稿未能接通。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