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世上本没有葱包桧儿,剩下的油条多了,就有了杭州封神的小吃…

杭州发布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

本地有一道简简单单的小吃,在杭州人的味蕾记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道杭州名小吃就是葱包桧。春卷皮儿裹进油条,放入香葱,刷上辣酱或是甜面酱,锅里那么一压,香喷喷地出炉了,味道毛好类!别看它“其貌不扬”,听说它已经有了900多年的历史……

"

世间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杭州本没有葱包桧儿,剩下的油条多了,于是葱包桧儿诞生了。

炸油条的早上营业结束,总会剩下一些卖不掉的油条,岁月流逝,容颜不再。傍晚时分,便由做校门口生意的人接手,一只煤球炉、一块放在煤炉上的铁板、一沓在家里预先做好的春饼皮子、一袋剩油条,外加一缸甜面酱和一缸辣火酱就是全部生产材料了。

煤炉上的铁板烧热,半根老油条包在春饼里面,加上一根小葱,用一个形状类似瓦刀的木头工具,使出吃奶的劲道压扁,待皮子稍微有点焦黄,半副葱包桧儿就做好了。两个半副合为一副,中间涂上甜面酱或者辣火酱。

从前,做这种小本生意,小贩们无需提前做市场调研,也不需要谈什么风险投资,随便找个学校的大门就可以开张了。葱包桧儿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放学后的小朋友,晚饭还早,肚皮已饿,一副葱包桧儿相当于下午茶。当零用钞票不富裕的时候,我还要与同学共享一副。

摄/PennyWLJ

剩油条都是差不多的,春饼皮子只要厚薄均匀也就说得过去了,反正都要重新在那块滚烫的铁板上加热,一热顶三鲜,油条的香味被重新激发出来,加上小葱,不会难吃。要说各家的秘诀或者影响生意好坏的核心,在于老板调制甜面酱和辣火酱的手艺,以及放酱料是否大方。

小摊头上所谓的甜面酱是用酱油、盐、糖、面粉、水为原料,自己在家里做的,没有到超市里采购的说法。各家有各家的配方,就产生差异化竞争了,舍得下料就会好吃一些。自家做辣火酱的倒是不多,大部分是到酱园店“零拷”的。

摄/@呼呼好想睡觉

我特别写“辣火酱”,而不是普通的“辣酱”,是为了突出这是江南特有的辣酱,颜色呈鲜红色,味道偏咸,辣味却相对淡,区别于味型复杂的云贵川辣酱。有些豪气的嬢嬢允许小朋友们自己涂酱,用来抺酱汁的是根毛竹片,贪心的伢儿难免搞得衣襟上一塌糊涂,又是一个挨揍的好理由。

这种传统手法的葱包桧儿现存的已不多,按照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数据,排名靠前的当属后市街大姐、杭十中门口的驼背奶奶和濮家新村门口的摊头

后市街的大姐是我经常光顾的,她的店就在家里,居民楼一层破墙开店,需要补充什么原材料,都很方便。大姐风度洒脱,经常顶着鸡窝头,穿着棉睡衣、棉拖鞋干活,手艺确实可以,关键是葱烤得到位喷喷香!她家的店招就是挂在墙上的一块硬纸板,上书“葱包桧儿”四个大字。由于房子和路面的落差比较大,门口高出几个台阶,大姐和排队的顾客就形成了一种不平等关系,客户们“顶礼膜拜”的情绪便更高涨了。

至于景区那种十块钱一副,分量还只有一半的葱包桧儿或者加了素烧鹅的新产品,在真正的葱包桧儿热爱者眼中都是异类。

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是我胡诌的。葱包桧儿这个独特名称的来历,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岳飞在风波亭被害之后,杭州城里的老百姓悲愤之极,就有一个小贩发明了这种小零食,两根面团合在一起放进油锅里炸,意思是把奸相秦桧和他的老婆吃掉!

濮家新村门口的摊头 摄/@颓仔逛吃街

这个故事,像我这个年纪的杭州伢儿从小听到大。最近,才又知道了一个冷知识:秦桧的老婆是李清照的表妹。易安居士作为知识女性、时代的先锋(与第二任丈夫离婚了),却有这么一位说不出口的亲戚,真正应了张爱玲小姐的金句: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女词人在马塍住了那么多年,却没有为西湖写下过半个字,心塞程度可见一斑。倒不如贩夫走卒有幽默感,奈何不了他,不如借故事把他吃掉。

假期走街串巷的时候

不妨留意一番老底子的小吃

在你心目中

杭城葱包桧哪家强?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