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累计拦截涉诈短信7000万条
转自:千龙网

4月9日,中国广电北京公司小街桥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市民在填写《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责任风险提示告知书》。
4月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执法检查组到中国广电北京公司小街桥营业厅、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地开展实地执法检查,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等单位的情况汇报。
记者获悉,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持续提升全行业高效联防联控的反制能力,按照反诈法要求,做好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涉诈网站等监测预警、动态封堵工作。去年累计拦截涉诈短信7000万条,封堵关停涉诈域名超300万个,日均向公安机关推送涉诈线索3400余条。
亮点 1
落实“谁开卡、谁负责”等一系列措施
在中国广电北京公司小街桥营业厅,执法检查组一行实地察看了营业厅落实反电诈法有关规定的情况,还察看了营业厅布设有关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的有关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营业厅内,办理业务的市民在填写《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责任风险提示告知书》。营业厅内,还有工作人员用人脸识别技术为市民办理相关业务。
据北京广电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反诈法第九条的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北京广电制订了《移动电话用户入网实名登记管理办法》,落实“谁开卡、谁负责”、电话实名制、BOSS账号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据介绍,中国广电集团建立了统一的综合反诈平台,实现了反诈工作集中管控、统一管理和一键处置。公司反诈专班组织各分子公司反诈专员开展反诈查询、处置和调证,做好每天涉案号卡的日常溯源分析工作。2023年度,集团反诈平台监测识别归属北京广电风险号码107万号次,收到外省市广电公司发送的协同任务单820条,完成公安调证查询涉案号卡2775次。
亮点 2
分类分级开展高风险行为号码的监测处置
在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工作人员向执法检查组一行介绍了近年来北京移动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所做的工作。据介绍,北京移动搭建了“3+3+X”的组织体系,即三级管理架构,三道组织防线,多个专项行动组的体系。
在技术防范方面,北京移动通过数据拉通、系统融合来提升反诈技术能力,依托数字化能力实现提质增效。外部联动方面,北京移动对接上级单位,开展信息共享、协同创新、联合打击。宣传警示方面,内部定期开展警示教育,重点岗位五类人员“100%覆盖”,外部开展“安心”行动,进网格、进社区,实施联防、联控宣传,持续扩大宣传范围。
“通过快速部署反诈防控体系,重点关注电话卡、物联网卡、车联网卡等涉诈高风险业务,将反诈举措融入到业务办理流程中,实现业务发展和安全防控的平衡。”北京移动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移动构建了“检出-研判-处置-挽回”全流程的反诈方法论,实现在网异常号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分类分级开展高风险行为号码的监测处置,全力做好服务与安全的平衡。
亮点 3
去年累计清理涉诈高风险电话卡近400万张
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深入推进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管理,从严加强电话卡、物联网卡、短信端口等基础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开卡、验卡、封停和救济等业务机制。同时,风险评估体系持续完善。建立“事前充分评估、事后及时治理”的涉诈风险防范体系,督促指导各企业对全量新业务、存量高风险业务开展涉诈风险安全评估。对实名制落实不力、涉案号码占比高等问题企业,及时采取约谈、暂停业务、行政处罚等处置手段。2023年累计行政约谈相关企业13家次。
在专项行动方面,该局还组织开展“断卡”“打猫”等专项行动,去年累计清理涉诈高风险电话卡近400万张,将2.18万人列入信用惩戒,协助公安部门缴获设备121台、打击犯罪窝点45个。
同时,加强以技管网。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持续提升全行业高效联防联控的反制能力,按照反诈法要求,做好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涉诈网站等监测预警、动态封堵工作。去年累计拦截涉诈短信7000万条,封堵关停涉诈域名超300万个,日均向公安机关推送涉诈线索3400余条。
新京报记者 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