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六旬老人忍受疼痛折磨34年!厦门这家医院“一招止痛”

海峡导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打造无痛医院

  “一站式”服务疑难疼痛患者

继成立疑难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诊疗部后,2月18日,新年伊始,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正式启用疑难疼痛多学科诊疗部,疼痛科、麻醉科、骨科、康复医学科、肿瘤科、肿瘤科、药学部等学科强强联合,全力打造无痛医院,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更系统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有效提高疼痛患者诊疗水平。这是该院推进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建“疾病诊治链”,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务体系的道路上再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际知名疼痛学专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贝恩斯医院疼痛中心主任易晓彬教授亲临现场,与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疼痛科医护人员代表共同见证医院疑难疼痛多学科诊疗部的启动,党委书记庄建民主持启动会。

疼痛是人体受到损害或疾病侵袭的预警性信号,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疼痛影响着全球超过30%的人群,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亟需得到高度重视和系统化的治疗。

每个人对于疼痛都不陌生,其中慢性疼痛病因众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同学科,找到疼痛的原因和减轻疼痛却时常并非易事。有些患者虽然病因明确,但疼痛却很难控制,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偏头痛等;有些患者的疼痛虽然可以控制,但却难以找到病因,如背痛、腹痛、全身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疗需要医院多个学科的密切协作,建立疼痛综合管理体系,给予患者正规、系统、有效和经济且便捷的治疗方案。

作为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特聘专家,易晓彬教授对该院疑难疼痛多学科诊疗部的设立表示热烈祝贺。

   易晓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疑难疼痛多学科诊疗部的成立,将为厦门及周边,乃至全省、全国的特殊疑难疼痛患者提供特殊服务及特别的诊疗措施,我们将通过多学科的携手合作,把疼痛作为一个疾病来全方位对待,特别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困难及癌痛的患者,将得到更好的治疗。

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在全市乃至全省较早开展疼痛诊疗,成立疼痛科,历经8年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培训基地深圳南山医院疼痛科、福建省立医院疼痛科医联体单位。2016年,医院柔性引进易晓彬教授为疼痛科特聘专家,定期前来医院为患者诊疗,同时通过查房、手术示范以及培训交流,将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前沿的医疗理念承接植入到科室,推动学科、人才、服务、技术的全面高速发展,造福患者。

目前,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疼痛科参照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贝恩斯医院疼痛中心的标准执行标准化精细化治疗, 能熟练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疼痛治疗技术提供优质诊疗服务,在诊断、治疗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福建省疼痛领域开展了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晚期癌症疼痛,手术后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治疗有独特手段和方法, 取得系列成效,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此发展基础上,医院成立疑难疼痛疾病多学科诊疗部,由疼痛科牵头,专家团队来自骨科、麻醉科、肿瘤科、神经科、药学部等相关学科,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更系统的“一站式”诊疗服务,突显“专”“精”“特”优势,有效提高疼痛患者的诊治效果。

“启动疑难疼痛多学科诊疗部建设,是疼痛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医院建设的重大举措。它将助力我院打造无痛医院,为患者提供舒适化医疗,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院长蔡成福表示:

易教授是美国华人医学界的先锋,在临床疼痛医学方面造诣很高,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易教授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前沿优势带动作用,相信在易教授带领及推动下,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新技术,特别是疑难疼痛疾病的诊疗技术将再上新台阶,医院科研创新也将迎来新的助力,将为厦门乃至福建、全国群众的疼痛管理提供更加舒适、可靠的保障。

当天的启动仪式

院党委书记庄建民与院长蔡成福

为易晓彬教授颁发

“优秀特聘专家”奖状、奖杯

参会的领导嘉宾

共同为疑难疼痛多学科诊疗部揭牌

 ↓↓↓

案例:左大腿被绞断痛了34年

易晓彬教授说:

有些患者因长期疼痛,已有不少医院的求诊经历,更是经过了不少医生的诊治,除了常规治疗,有的甚至吃过几十种药效果仍然不明显。因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更要精准。

67岁的林阿姨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34年前的一天,林阿姨在工地上班,因鞋带绊入吊机,钢索瞬间将她的左大腿绞断,她当场晕厥。医生将她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然而伤口愈合后,她的断肢处开始出现疼痛感。刚开始是痛感较轻,但随着时间流逝,痛感不断加剧,以致她根本无法入睡,林阿姨只能长期服用强效镇痛药。为了缓解疼痛,她的睡觉姿势也只能采取半躺位,结果长期这种姿势又令林阿姨又落下了腰疾,双重疼痛的折磨下,她倍感痛苦,心酸的是,林阿姨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上哪里求治。

2023年底,林阿姨慕名辗转前来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求医,该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陆辉主任团队接诊后,为她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诊断为残肢痛,决定为她进行CT导航下腰交感神经射频术。“采用射频针,将疼痛部位的神经‘烫傻’,阻断疼痛信号传导。”陆辉主任形象比喻道,“同时还将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做残端神经瘤射频术。”果然,这两个手术之后,林阿姨的锥心疼痛得到大大的缓解。受伤34年来,她终于能舒适安然地睡觉了, “最近感觉都不错,不疼,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出院后,阿姨的儿子非常欣喜地跟陆主任反馈。“这个年过得太开心太幸福了!”林阿姨说。

“疼痛,越早干预越好。”

陆辉主任提醒,慢性疼痛持续时间在1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这种疼痛就不应当作是疾病的症状,而是当作一种疾病去处理。

👉对于原发性疾病引起的急性疼痛,应就诊相应科室,如突发心绞痛应就诊心内科、突发急腹症就诊普外科等。

👉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则需到疼痛科就诊,及早进行系统的治疗。

哪些疾病要看疼痛科?

头痛:

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和腰穿后头痛等。

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骨关节痛:

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等。

组织疼痛:

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癌性疼痛:

晚期癌症疼痛、骨转移性疼痛等。

痛经、慢性盆腔痛

非疼痛性疾病:

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夏华珍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