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京两会•专题|花着现炒菜的价格吃的可能是预制菜?代表委员建议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紫牛新闻
关注简单加热就能得到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硬菜”,预制菜的出现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厨房“小白”。然而与此同时,当一些定价较高的实体餐厅也开始出现预制菜,这让不少消费者不满——花着现炒菜的钱,以为后厨师傅们忙得热火朝天,其实端上来的却是预制菜,这合理吗?

预制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堂食餐厅
【现场探访】
预制菜口碑好坏不一,但最关键的是性价比
2022年,江苏首个预制菜体验中心落户南京河西万达,让消费者们现场体验预制菜的稳定品质与制作的方便快捷。然而1月14日记者探访时,发现该体验店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停业。
当然,预制菜体验中心停业并不代表预制菜不受欢迎。00后小蔡就是预制菜的支持者,他说,年轻人平时都很忙,回家不想再费力洗菜、切菜、烧菜,而且很多租房的年轻人厨具不多,做不了很复杂的菜式,而预制菜只要有微波炉就能轻松做出来,省时又省力;另一方面,小蔡觉得大品牌的预制菜是由专业厨师或者工厂机器制作的,味道、品质把控比较好,吃着比一些外卖还放心。“有的时候出去吃饭等菜等很久,用餐体验一点也不愉快。”对于堂食,小蔡也并不反对商家使用部分预制菜品,不过他希望商家出售预制菜品时定价可以低于现炒菜。
“我吃到过预制荷包蛋,简直像是在吃塑料!”还在读书的方同学说,这一经历让她对预制菜爱不起来,觉得预制菜不尊重消费者的口味,价格也不便宜。不过方同学也认为,工业化生产出的预制菜在食品安全方面把控比较好,让人放心。
相比于是否现炒,消费者更在意的是知情权
“以前很喜欢的一家淮扬菜餐厅,现在味道变了,吃得出他家有预制菜。”临近中午,商场里各家餐厅客流量都不少,等位的杨女士告诉记者,从自己的就餐经验来看,现在不少连锁餐厅都有使用预制菜的情况。“但是没办法,你有权利不吃预制菜,但没有权力要求餐厅不使用预制菜。”杨女士说,自己对菜品口感要求较高,不喜欢吃预制菜,但也理解预制菜在市场上的优势。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要求餐饮商家能够明示自家是否使用了预制菜、哪些菜品使用了预制菜,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地选择。
就像杨女士说到那样,有人不喜欢预制菜,但更多人也愿意在知情的情况下主动选择预制菜。在一家酸菜鱼店用餐的小林告诉记者,从上菜速度超快、菜品辣度不可调整就能看出这家店用的是预制菜,但菜品合她的口味,价格也实惠,她经常来消费。
附近的一家生鲜连锁超市里,记者看到了多种预制菜产品,品类不仅有宫保鸡丁、杭椒牛柳等家常炒菜,也有猪肚鸡、酸菜鱼等较为复杂的菜式,价格从十几元到大几十元不等,店员告诉记者,这些预制菜产品相当受年轻人欢迎。
【代表委员观点】
梁超代表: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菜的餐厅会被市场淘汰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梁超认为,预制菜本身是消费多元化的一种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便捷的体验,从这两年预制菜行业的良好发展也能看出,它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具体到实体店以现做菜的价格来卖预制菜这一行为来说,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消费者理应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过,梁超也指出,现做菜和预制菜在食材的新鲜程度、菜品的口感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菜的商家,短时间内可能谋取到了较大的利益,但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严震委员:消费者对是否是预制菜享有消费知情权
南京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海华永泰(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严震表示,预制菜属于新型餐饮方式,其质量和口感与传统的进店现制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在制作和经营成本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消费者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消费心理对消费选择权行使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经营者对此负有主动告知义务,且应以消费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特别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及《消费者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应当负有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真实、全面的信息的义务,不得进行虚假或诱导性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也从法律层面确认了消费者对是否系预制菜享有消费知情权,消费者有权要求提供餐饮产品的商家说明食品及服务的真实信息,并基于真实详细的信息作出消费选择,商家也应履行主动披露义务,否则,提供餐饮服务的商家将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如商家将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更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消费提醒】
要仔细查看包装产品名称、食用储存方法等
临近春节,线上平台与年夜饭有关的预制菜品销售较为火爆。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制菜如何购买才最为放心?2022年11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下文简称《规范》),2022年12月起正式实施。记者注意到,《规范》从原料、制作加工、包装、标签、贮存方法等多方面对预制菜产品提出了明确要求。
冷冻预制菜点贮存温度应低于-18℃;冷藏预制菜点贮存温度应在0℃~4℃;常温预制菜点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贮存。菜点单独贮存,不得与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混贮。对临近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产品须依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清理。配送过程中,凡直接入口、非直接入口,需低温保存和热食配送的应合理分隔,配送温度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要求。关于还原度问题,《规范》提出色泽应呈现符合菜点质量要求的色泽,气味应具有菜点质量要求的气味,无异味,口味应体现菜点本味或符合菜点质量要求的味型,形态应具有原料加工、烹制后形态特征或符合菜点特定质量要求的形态,无明显变形、残缺或者破损等。
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预制菜时,需仔细查看包装上是否在标签的醒目位置标明通俗易懂的菜点名称;是否标明即食、加热或烹调方法等食用方法,是否标明贮存方式,如常温、冷冻或冷藏,并注明避光、干燥保存;是否标明菜点的保质期限或最佳品尝期限。根据《规范》,预制菜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制作加工信息、食用方法、贮存方法、保质期及最佳品尝期和净含量。
实习生 严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刘丽媛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