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接消费者投诉42.28万余件,同比上升36.68%
转自:劳动报

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就2023年投诉情况进行通报。据披露,2023年(统计时间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12月20日),全市消保委共处理消费者投诉422874件,同比上升36.68%,推进企业先行和解142481件。
商品类投诉占比超5成
按投诉类别分,商品类投诉215402件,占投诉总量的50.9%。其中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家用电器居商品类投诉前3位,投诉量分别为39748件、35321和20424件。服务类投诉207472件,占投诉总量的49.1%。其中互联网服务、文娱体育、销售服务位居服务类投诉前3位,投诉量分别为31086件、30369件和22903件。
按投诉性质分,售后服务问题占61.5%,合同问题占26.5%,质量等其他问题占12%。
重点聚焦七个方面问题
就重点行业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
一是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市消保委系统受理旅游相关投诉16425件。主要集中在:住宿酒店与宣传不符、酒店地址信息有误;约定行程缩水、跨境争议处置沟通不畅;延误、变更行程打乱旅游计划等。
二是“小程序”“短视频”营销火热,夸大宣传问题突出。市消保委系统受理网购商品投诉101493件。“小程序”营销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微企业,实际收到的商品粗制滥造,也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短视频”营销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三是智能家居新产品层出不穷,新问题引发投诉纠纷。市消保委系统受理家电投诉19974件。问题主要集中在触屏失灵、软件无法使用、线下服务支撑体系无法配套保障、使用体验不佳等。
四是美容抗衰、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市消保委系统受理美容、医美等相关投诉9773件。主要问题有:一是机构夸大效果、以低价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消费时却以多重话术诱导加价下单;二是机构存在经营资质不全、资质缺乏、收费不透明、价格不对外公示等情况;三是拒绝提供发票、服务档案等书面材料,通过店员个人收款、现金收款等方式收费,规避企业责任。
五是文化票务投诉爆发性增长,演唱会门票诉求集中。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演唱会、音乐会等文化票务投诉13768件。主要问题有:一是现场观感体验不佳,要求退票或补偿;二是商家迟迟不出票、未在约定时间内寄送门票或擅自取消订单;三是以“特殊性与时效性”为由,拒绝退票退款。
六是付费制会员服务纠纷不断,充值、续费屡遭质疑。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会员服务投诉12282件。一是实体店类会员,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忽悠”消费者充值付费,而后兑现却另设门槛。二是线上APP类会员,如视频软件、外卖平台等推出“免费领取”“首月0元”等会员促销活动,消费者在购买后被默认开启自动续费功能。
七是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增多,直播打赏、网游充值等引关注。网游充值、直播打赏、未经监护人同意购买商品服务等问题是未成年人消费投诉热点。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相关投诉12611件。部分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注册游戏账号进行大额网游充值消费,引发不少退费纠纷。
头图来源:图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