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沈北新区辉山街道:寒冬不“猫冬” 项目加油干

转自:沈阳日报

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连日来,沈北新区辉山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全会、区两会、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以开局即加速的奋进姿态,铆足干劲冲刺“开门红”。

寒冬不“猫冬”

聚焦项目引领增动能

1月9日,辉山街道卫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各类工程车往来穿梭,忙碌不已,工人们抢工期、抓进度,推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项目建成后将生产季铵盐类消毒系列产品,产品用于居民家庭、学校、商超、酒店及医院等日常消杀,预计2月份开始试生产,投产后预计年产量10000吨,年纳税不低于30万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辉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佟玥介绍道。

新年伊始,辉山街道辖区6个工业园区内多家新企业接连入驻,借助标准化厂房,企业迅速完成设备调试,加速推进生产。街道锚定争当全区新时代“六地”“排头兵”中作表率的目标,多措并举拼经济,紧盯今年3个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围绕投资五亿元的百家传承(人生博物馆)项目、投资1亿元的辽宁金山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农事文旅项目月池草阁等实施类项目手续办理及施工进场计划,优化协调对接机制,推动项目快建设、早达效,确保一季度开工100%。同时,进一步盘活全接亚历山大城和城市广场2个重点招商载体,“一载体一专班”开展精准招商。聚焦存量盘活,从源头开始,系统性谋划,进一步强化对辉山6个工业园区内闲置、低效厂房的统一管理,加大对承租企业的监管力度,让曾经低效、闲置的土地焕发新活力,为街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多元体验畅快游

打造文旅经济提质效

街道抢抓全面振兴发展机遇,进一步打造“爬山、看日出、吃刺嫩芽、逛大集”的多元化生态文旅体验区,继续擦亮百年蒲河大集、突击联盟、熙古里风情小镇靓丽名片,与农业大学、渤海大学建立联系,积极培育山居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打造涵盖乡村田园农场、露营地、民宿、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高品质文体旅中心,引导老年人享受回归自然、度假休闲、颐养天年的“享老”生活方式。加快与长春电影集团合作盘活辉山地区东部1300亩闲置国有用地,开发“红色体验游”文旅项目,并建设抗战题材影视基地,打造集“抗战大型真人实景演艺、室外互动战场体验、爱国主义研学、红色主题酒店、影视创作产业园”等于一体的大型文旅项目。

养老互助“全覆盖”

提升治理水平谋新篇

“老伴儿和我都是70多岁的人了,中午到小饭桌儿吃饭,挺方便,吃着又比较实惠,荤素搭配,干净又卫生,真挺好。”家住冯道社区的陈大爷提起1月7日开业社区的老年助餐食堂,连连点赞。对于社区很多老年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吃上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是日常最大的需求。辉山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聚焦为老服务,积极打造地区社区养老互助社品牌建设,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为主体,形成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的为老服务新体系,目前,已在5个社区开展社区养老互助点试点建设工作,8个社区已实现养老互助项目全覆盖。

为守护低收入人群的“菜篮子”,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街道联合辖区企业开展“社区团购”“临期商品云分销”惠民活动。活动中,通过社区网格微信群,将店铺地址、商品图片、原价、折后价格等信息告知社区居民。对于特殊高龄老人或残疾人士,由网格志愿者提供采办和上门服务。同时,协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充分保证临期商品质量安全,守护好老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将滞销变为直销,让食品价格真正实现低价惠民,进一步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经过1周的试运行,定点商铺达到5类7家,各居民群推送优惠商品单29次,累计受惠人数1200人左右,其中低保人员163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莉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