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让沈阳“好贺儿”走向全国?
转自:沈阳晚报


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沈阳要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努力在辽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中当好排头兵。会上,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多位人大代表从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到仓储再到销售提出了各自建议。
产:沈阳优质农产品举不胜举
“2023年,我们在沈北的试验田里种了满天星辣椒,长势很好,收益也挺好,每亩地可以达到两三千元。因为是试验田,投入也比较高。”1月9日,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玄元虎介绍了满天星辣椒试验田项目的情况。
沈阳市地处北纬41度至43度粮食生产“黄金带”,土地肥沃,降水丰沛,四季分明,适合农业发展。拥有好条件、好气候,沈阳的土地上正等待着“好品种”“好作物”生长成熟。满天星辣椒试验田项目的收成和收益增强了玄元虎对沈阳地区经济作物发展的信心。
“沙棘含有14大类428种营养活性物质,营养活性物质种类排名所有植物的首位。法库县的土地和气候环境特别符合沙棘的种植条件。我们沙棘茶园有3.6万平方米,带动农户400余户,年产沙棘鲜果200吨。”市人大代表、沈阳八虎山沙棘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郎玉英告诉记者。
“咱们沈阳好产品可多了,通过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郎玉英建议:“加大扶持农村电商政策加大奖励补贴政策,助推农村电商发展,把咱们农村好产品销售出去。”市人大代表、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第一书记宋楠楠说。
种:选好经济作物品种
引进成熟的订单农业
在市人大代表玄元虎看来,沈阳市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近年来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引进成熟的经济作物订单农业,如朝天椒,野山椒等,并结合沈北新区食品加工企业集中的优势,建立种植-回收-加工一条链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政府税收。
辽宁省农用地面积局限性大,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2%,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33%。玄元虎建议:以“以种适地”的模式筛选耐旱作物,如蓖麻、亚麻等,并利用提高植物耐旱、耐逆的微生物菌剂,有效利用沙荒地增值,改良土壤增田,通过规模化、绿色化种植和光伏治沙高效结合以及光伏遮光降温特性,充分利用光伏板下土地的价值,建立发电和种植一体的新模式。
存:加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现在很多人习惯网购肉蛋、果蔬、水乳产品、速冻食品等冷链产品,邮到家一打开,冰袋还没化开,特别新鲜。这就是冷链物流体系完善的体现,如果咱们沈阳也有特别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本地的这些生鲜产品就能存得更好,卖得更远。”人大代表郎玉英说。
关于加快推进沈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郎玉英提出了如下建议:
完善产地冷链物流实施布局。完善冷链源头基点网络,适应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重点村镇分区分片合理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提高产地源头冷链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初加工、产地直销等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减少产后损失,实现优质优价。服务本地消费市场,拓展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中转集散、分拨配送功能,优化县乡村冷链物流服务。
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农产品田头集货组织,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提高“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满足源头基点网络储运需求。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冷藏车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从田间地头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移动冷库等的集货效率,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时间。
提高农产品出村进城效率。引导专业冷链物流企业适应农产品产地多点布局和小批量、多批次运输需求特点,开展从冷链源头基点到冷链集配中心的干支衔接运输组织,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网络。
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促进农产品产地直供发展,加强产地到销地直达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开展净菜、半成品加工,为餐饮企业、学校、机关团体等终端大客户提供直供直配服务。
助力打造产地农产品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拓展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交易展示、安全检测、溯源查询、统仓统配等功能,增强农产品品控能力,完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配套,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农产品品牌。
销:拓宽销路,助推农村电商发展
“目前农村电商产业对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年轻人不断返乡创业。”宋楠楠建议:对农民组建供应链提供商标组成、包装设计、云仓租赁等环节进行补贴,对农民电商创业进行平台流量扶持,对农民电商创业提供拎包入住式共享场地服务和陪跑服务扶持,助推农村电商发展。
“沈阳是农业大市,农产品丰富且独具特色,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经济突破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郎玉英建议:将各区县特色农产品有效聚合,打造规模经济,形成拳头产品;将各乡镇物流捆绑成大客户,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实行差异化发展,突出特色,打造爆款;构建系统化电商平台,强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培训指导和实操把控;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在人才、技术、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