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柯妍:让沈阳鸡架“打包”出行
转自:沈阳晚报
去年,沈阳市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其中沈阳鸡架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2024年1月8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打造有传承、有特色、有内涵的老字号品牌,让来沈游客更好地感受沈阳历史、沈阳味道、沈阳自信。市人大代表、沈阳国字菜篮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妍建议:大力发展半成品或“即食款”沈阳鸡架,让沈阳鸡架能够成为国际性品牌,让沈阳鸡架销往全国,助力沈阳文旅发展。
现状:沈阳鸡架目前只能在本地吃
“外地人来沈阳旅游,沈阳鸡架可以说是位居沈阳必吃榜的榜首,但是不管是熏鸡架、酱鸡架还是凉拌鸡架,几乎只能在沈阳本地吃,要想打包带回去或者分享给南方的朋友们,那可就不容易了。我们可以把沈阳鸡架的半成品或‘即食款’的概念融合进去。”柯妍在接受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将沈阳鸡架打造成为半成品菜品,或者参考周黑鸭、绝味鸭脖、良品铺子等卤味零食的制作、销售方式去制作鸡架、销售鸡架,可以让全国、全世界喜爱鸡架的朋友们随时能够买到鸡架、吃到鸡架。
建议:让鸡架越来越“休闲”,越来越“赚钱”
柯妍建议: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基础资源优势、人文环境优势等,科学确定沈阳鸡架半成品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明确功能,优化布局,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规范细致、特色鲜明,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菜品。
二、培育本土优秀产业。市、区政府制定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努力实现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雁阵效应,增强特色菜品半成品、即食零食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集群效应,例如:重点培育区内现有品牌做配套,或做上下游的产业等。突出龙头带动、配套推动、链接互动,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作用。
三、健全融资机构,提供资金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积极推进创业投资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议要加快投融资机制建设力度,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沈阳特色鸡架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四、强化人力资源保障。以培养高素质产业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重点,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劳动力定向培训,结合用工需要情况,定期公布急需、紧缺职工(工种)人才需要情况。定期组织专场人才招聘会,方便企业招工和劳动力求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提高集聚区管理水平。
五、发挥品牌“组合拳”效应。品牌就是名声,品质就是生命,在注重安全品质的同时,注重品牌力量;在安全品质上下功夫,守牢“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底线;及时反馈消费者需求,寻找沈阳鸡架半成品、即食“款”的最佳消费场景。
“超市里、大街小巷店铺里的安井烤肠、周黑鸭、柠檬鸡爪等食品,被年轻人所喜爱,成为‘经久不衰’的小零食,真希望沈阳鸡架也能随时随地‘即食’,打开就能吃,热一下就是一盘菜,今年央视春晚在沈阳设分会场了,我希望咱们借助春晚的平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一下,咱们沈阳鸡架老好吃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沈阳鸡架‘食力出圈’,走向更大舞台。”柯妍说。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