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南京江宁区: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先行区

转自:经济日报

新年伊始,南京市江宁区进入“两会”时间。风正帆扬,意气风发,江宁大地迸发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

回望刚刚过去的一年,江宁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高位攀升,工业投资增长20.7%……一项项数据、一桩桩实事为江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脚,新江宁美好图景正渐次展开。

向“新”而行,江宁制造再攀升

在1563平方公里的江宁大地,科技创新热潮澎湃,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江宁江宁力量”熠熠闪光。紫金山实验室发布6G全频段全场景等原创性科研成果,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电力电子芯片自主量产,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落地运行,6家实验室获批入围全国重点实验室,江宁位列全国创新百强区第7位。

创新热潮处处涌动,“创新主体”是重要加分项。目前,江宁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4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总量达84家,新增数、总数均居江苏省区县第一。茂莱光学、波长光电成功上市,上市企业累计达 47 家,居江苏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183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0亿元,位列南京市第一。

创新主体从何而来?江宁持续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出台“校地人才共建 12 条”“人才强区16 条”, 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

金陵创新高地,何以江宁?

作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江宁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开放平台集聚,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江宁以科技创新为要,为产业升级武装“最强大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澎湃的创新动力,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焦“5+4+5”创新型产业集群,江宁正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争当江苏“制造强省”、南京“产业强市”示范标杆。

据了解,2023年江宁区新增省级以上示范智能工厂(车间)15家,智能配电设备产业集群作为南京唯一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围绕《制造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3492亿元,江宁区已连续三年稳居中国工业百强区前十。

立足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条件,江宁正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区。2024年将加快构建以“两大科技城+三大先行示范园区”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矩阵,实施“揭榜挂帅”项目 10 项以上。精准对接驻区高校院所“朋友圈”“上下游”资源,建立“院所+技术经纪人+企业”成果转化机制,做大做强“院所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效发挥 13 个制造业工作专班作用,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 100 家,规上工业产值增幅6%,工业投资继续保持20%增长。

厚植沃土,释放近悦远来“强磁场”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抓重大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1月3日,2024新年“第一签”,极星科技中国区总部签约落户江宁,为区域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

极星科技中国区总部项目只是江宁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美埃高端装备基地百亿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汇川机器人、苏博特新材料等26 个项目主体封顶,盛鑫硅外延材料、中材锂膜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江宁区重大项目建设“繁花满枝”。据悉,2023年江宁区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60个、总投资超2500亿元,其中50亿级以上项目9个。

2023年以来,江宁优化完善“1+1+5+6+8+N”招商新体系,投资促进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招商平台负责市场运作,五大园区发挥主力军团作用,六个招商分中心发挥联络站点作用,八大产业链招商局发挥专业对口作用,构筑了上下联动、衔接顺畅的招商引资“强磁场”。

新的一年,江宁将深入开展“招商攻坚突破年”行动,落实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等机制,抓紧抓牢193个区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项目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更离不开江宁区优质的营商环境。

项目土地“征供并联一体化”、项目土地带方案出让、工业项目“全链”审批服务等创新机制,为重大项目建设开辟出绿色通道。全流程审批用时由198天压缩至123天,“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扩大至47项,办理时间平均压减60%以上……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足的政策措施,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引得更多凤凰在江宁筑巢。

服务企业“零距离”、政策落地“零时差”,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法治诚信的市场环境、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也让更多市场主体在江宁落地生根。2023年,江宁新增市场主体4.2万户,总量达36.3万户,均位居南京市首位。

江宁区位优势显著,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3年,江宁区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园区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彰显。引进长三角跨境电商中心,百家湖硅巷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揭牌,侨智港建成运营。外资企业累计超1800家,投资方涵盖近70个国家和地区,江宁连续3年实际使用外资位居江苏省区县前列。

当前,江宁正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系统高效推进“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工业项目“全链”审批服务,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推进综窗改革和园区“政务港”建设。同时,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重大战略,加快推进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以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实施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40 家以上,推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5.5%。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江宁区投下“信任票”,源自江宁一直以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更依托这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是江宁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开放平台集聚的生动写照。

枝叶关情,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江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奋力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福祉答卷。一批批民生改善项目在江宁“拔节生长”,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3年,江宁区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新增优质公办学位近1万个。建设安置房170万平米,通过实施跨区域房票安置,盘活空置安置房房源1100多套,预计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4.9%。

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江宁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下两上”江宁路径,依托片区大党委,持续深化“宁帮手”工作体系,以高水平社会治理体系助力江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面貌不断“刷新”。绿都大道等城建项目建成投用,30条背街小巷提档升级,鼓山路口袋公园、牛首山河“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向公众开放,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3万平方米。

江宁区不仅以旧城更新扮靓了城市容颜,美丽乡村建设再提升,绘就出一幅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共融共生的美好画卷。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双区叠加”,跻身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第4位;黄龙岘、石塘人家、钱家渡、龙尚等17个村成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典范,美丽乡村覆盖率达100%;新增4家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在城乡面貌实现蝶变的同时,绿色发展持续擦亮江宁本底,聚焦生态提优,为环境减负、为发展增绿,美丽江宁成绩斐然,生态空间更为怡人,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新的一年,江宁将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大力实施促进共同富裕各项举措,推动百姓富裕富足、服务普及普惠、保障更全更优,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支持自主创业3500人,用好“房票”安置、回购安置、片区调剂等“应分尽分”措施,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优质资源布局。坚持融合化方向、精品化意识,有序实施八大类 372 项城建项目,推动城乡建设提质提效。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