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 一种味道 传承父亲37年手艺 空乘姐妹花变身鸡架西施 要向全国推广带着工业风的“舌尖沈阳”
转自:沈阳晚报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或许是鲜香麻辣、或许是酸甜苦辣……这些味道串联起每座城市的独特记忆。鸡架是让沈阳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对于老沈阳人来说,外焦里嫩、酸甜酥脆的焦火烤鸡架藏在童年的记忆深处,更是让无数离乡游子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近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了一家深耕焦火烤鸡架37年的老店,聆听两位美女老板讲述这家老店背后的故事。
深耕技术
37年从走街串巷到实体店
“老马鸡架”始于1986年,在沈北新区大学城附近。记者到店时,虽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但店里依旧有不少等待的顾客。3个炉子上同时烤着12个鸡架,老板将腌制入味的生鸡架,用特制的大铁箅子一夹,放在焦子(高炉炼钢用的焦炭)上烤制,趁着鸡架的油脂被烤得嗞嗞作响时,喷洒上白醋,撒上一把白糖,瞬间香味便飘满了全屋。老板是一对亲姐俩儿,姐姐95后,名叫马赛楠,妹妹00后,名叫马英楠,而这家店的创始人则是她们的父亲“老马”。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推着车穿梭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卖烤鸡架。爸爸自创了鸡架腌制手法和烤制方法,精湛的手艺和诚信的经营理念深受顾客欢迎。大学毕业后,我和妹妹商量着开一家实体店,将父亲的手艺和味道传承下去。”马赛楠说。
今年7月,“老马鸡架”实体店正式营业,凭借着三十多年的口碑,每天店内的顾客络绎不绝。“我们家平均每天能卖出近400个鸡架,看着大家吃得开心,我和妹妹特别有成就感,也替爸爸感到骄傲!”马赛楠说。
学以致用
将“空乘式服务”
带到店中
甜美的声音、彬彬有礼的问候、端庄高雅的气质,拖着行李箱周游世界……相信每个漂亮女孩都会有一个空姐梦,马英楠和马赛楠也不例外,但与其他人不同,她们凭借自己的能力相继考入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大学的空中乘务专业。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空姐,不但要有靓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大学期间,姐妹俩认真学习空乘相关技能知识,姐姐马赛楠更是年年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她们便将大学期间学到的“一声暖心的问候”“一句耐心的解答”“一个贴心的提醒”“一抹会心的微笑”,嘴勤手勤腿勤、先问先做先行的“空乘式服务”理念带入到店面经营中。
当被记者问到,在与父亲学习烤鸡架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时,马赛楠说:“我和妹妹从小在爸爸身边耳濡目染,从帮他打包、收钱到最后的系统学习,烤鸡架翻十几斤重的箅子或许对女生来说很难,但对我们来说是驾轻就熟。所以,一路走来感觉一切都是冥冥注定、顺理成章的。也有人问‘没从事空乘工作是否后悔’,我们觉得能将父亲的手艺传承下去,并将大学所学用到经营中,两者相结合更有意义。”
尝鲜视频
全国各地顾客纷纷到店品尝
“我是英楠、我是姐姐赛楠,我俩为沈阳的鸡架和炸串代言!”闲暇之余,马氏姐妹通过短视频来记录她们的工作和生活。“她家鸡架属实不错”“隔着屏幕都香迷糊了”……面对网友的评论,马赛楠害羞地说:“网友们很可爱,分别给我和妹妹起了‘炸串貂蝉’和‘鸡架西施’的绰号。”但最让姐妹俩意外和感动的是她们收获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顾客。马赛楠说,“有哈尔滨的顾客专门骑摩托车来店里吃鸡架,还有来自广州、成都等地的客人。也有一部分顾客是吃着咱家鸡架长大的,特意带着孩子来店里寻找童年的味道。”
再接再厉
将沈阳鸡架推广到全国
“听父亲说,正是沈阳人精湛的技工手艺带动了铁板鸡架、烤鸡架、熏鸡架等做法的出现。因此,铁板鸡架、烤鸡架等做法都离不开沈阳独有的‘工业风’。”马赛楠说道。马赛楠表示,她和妹妹计划,一是将烤好的鸡架以真空包装的方式派送到全国各地,让全国人民都能吃到正宗的沈阳鸡架;二是开设全国加盟店,将沈阳鸡架和父亲的手艺传播出去。目前,“老马鸡架”已经在辽宁阜新和黑龙江大庆开设了分店,沈阳的铁西分店也即将开业。希望今后可以将沈阳的鸡架更好地推广出去。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金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