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优品 | 西海岸“琅琊榜”群星璀璨,涌现一批具有新区特色的产业品牌

青岛早报
关注
蓝色海湾、金银沙滩,千古琅琊、齐长城遗址,大学城、影视基地,西施舌、海青茶……与东京湾、旧金山湾区同处于北纬36度黄金纬度线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孕育了山、海、 岛、湾、城浑然一体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取、开放、多元、创新、自由与活泼的复合基因,热情地流淌在港口文化和海岱文明之中,为这座城市的品牌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这沃土之上,如何“浇水”“施肥”,又开出了怎样的“品牌之花”?获评“好品山东”9个,获评“青岛优品”企业19家、占据榜单总数的五分之一,“啤酒之城、音乐之岛、影视之都、会展之滨”四张名片扬名海内外……这些都给出了我们答案: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西海岸新区从未停止探索与谋划。

金沙滩啤酒城。
探 索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既是“承载者”,也是“助推器”。一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和推广工作,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打造新区品牌的指示批示,推动全区上下共建品牌新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很多特色产品,比如‘会飞的琅琊鸡’、养生的‘大村蘑菇’,新区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琅琊台酒厂、明月海藻等,要评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业、产品品牌,创建西海岸品牌‘琅琊榜’,让上榜的企业、产品成为新区的识别标志,成为新区优异品质的核心体现。”追溯起青岛西海岸新区“品牌兴区”战略的实施,早在2016年,新区决策层就勾勒出如此美好的蓝图。

明月海藻部分产品。
为者常至,行者常成。同年7月,西海岸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创建推广工作的意见》,提出开展优秀企业评选活动,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品牌优势明显的优质本土企业作为创建推广对象;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新区品牌企业评选,策划推出“琅琊榜”,加快推进新区企业提质、增效、创品牌,大力培育自主品牌。
2017年11月,新区管委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品牌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的通知》,对“扎实推进质量立区、标准强区、品牌兴区”作出具体部署。优化调整新区品牌创建推广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农业品牌、旅游品牌等八个工作组,强化了顶层规划设计,推进全区品牌制度创新。2021年8月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快以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为目标,夯实质量基础,落实“好品山东”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城市品牌人文资源,打造“品质西海岸”城市名片,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新区既有品牌数据库和品牌培育对象数据库,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的培育,实施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引导企业争创各级品牌。同时,研究制定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促进品牌发展若干政策》。

琅琊台集团。
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通过旨在打造具有新区浓厚地理属性的区域品牌“琅琊榜”系列评选,涌现出澳柯玛、双星、明月海藻、琅琊台、圣元等一批具有新区特色的产业品牌,“琅琊榜”上群星璀璨,为实现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目前,全区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青岛市市长质量奖组织奖5个,个人奖1人;累计6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好品山东”获评企业9个,“山东省优质产品创建基地”3个,首批“青岛优品”19个,各级品牌的创建为新区企业提质、增效、创品牌打好基础,最终推动西海岸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连接五洲的“大通道”,更是西海岸新区发展的聚焦点。近年来,新区紧跟青岛市发展布局,瞄准海洋这一“宝地”,围绕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积极推动蓝色产业创新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特色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一大批优势产业在新区扎根并发展壮大。
品牌升级之于城市的发展,好比活力之源、永生之木。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无疑是新区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打出的一张经济领域的“海洋牌”,从此,开启了品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2022年,加拿大LNG项目第二列首批两个核心工艺模块在海西湾交付启运,标志着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模块化工厂交付过半。据介绍,该项目所处的海西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目前已聚集百余家船舶海工及各类配套企业,形成国内海工行业最完整的产业链。全球首艘十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海洋石油119”……一批批国之重器从西海岸走向世界。
向海洋要效益,西海岸新区“小”领域中也蕴含着“大”动能。对于明月海藻集团来说,他们的目标则是将一棵小海藻发展成为一个大健康产业。多年来,他们围绕海藻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拓展出现代海洋基础原料产业、现代海洋健康终端产品产业以及海洋健康服务产业三大业务板块,预计到2025年,明月海藻自主健康产业将做到100亿元以上,到2030年打造形成千亿级海藻健康产业生态集群。
从“国之重器”到海藻提取材料,这一大一小的鲜明对比,是西海岸新区向海图强的生动例证。作为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汇集国字号实验室、科研院所22家,拥有船舶海工装备等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14处;拥有“双港口口岸”,全国唯一的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落户,向海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截至2022年,西海岸新区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从455.6亿元增长到1682亿元,总量翻了近两番,占GDP比重超过38.5%,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西海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
发 力
持续擦亮四张国际名片
“淄博烧烤”大火,把“家乡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区域品牌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象征。时下,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市场活力增强,如何乘势东风,持续擦亮“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全面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IP,西海岸念兹在兹。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擦亮“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着力打造人文荟萃的时尚之城、活力之城,释放出强劲“西”引力。依托金沙滩啤酒城、凤凰之声大剧院、东方影都、青岛世界博览城四座城市地标,“四张名片”串珠成链,既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投影,也成为新区的“最美代言”。

东方影都。
灵山湾,曾经遍布养鱼池、养虾池,经过近几年的生态修复和发展建设,“东方影都”四个大字矗立在山石之间,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影视产业新城,《流浪地球》《独行月球》《万里归途》《封神》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都是在这里拍摄完成,斩获诸多奖项。截至目前,东方影都已集聚影视企业930余家,累计接待剧组300余个,备案项目340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近270亿元,成为全国重点影视拍摄基地、山东省影视核心园区。一个以科创为引擎、工业化发展为跑道、时代诉求为导向的东方影都,正将中国电影推向更加浩瀚无垠的星辰大海。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滨文旅+音乐演出”文旅新场景,不仅为新区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也全面提升了新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高质量加快推进“音乐之岛”建设。众多艺人倾情献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歌迷涌入西海岸。接连不断的音乐盛宴,正不断擦亮西海岸新区“音乐之岛”国际名片,将青岛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式推向全世界。
作为亚洲最大的户外节日、中国十大节庆活动之一,青岛国际啤酒节自2015年登陆西海岸以来,实现了不断丰富和超越。其中,2022年的云上啤酒节,139万人次参与啤酒狂欢,各级各类平台和媒体总曝光量16亿多次,以创新形式树立了文旅行业数字化节庆标杆。今年24天的啤酒之旅,汇聚全球优质产品、资源、文化和技术,接待游客617万人次,消费啤酒2700吨。除了啤酒城内丰富特色的活动,新区充分利用啤酒节的品牌效应和庞大客流,加强全域联动,鼓励全民参与,充分展现西海岸的国际化风采和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国家级新区形象。
在青岛世界博览城,重磅展会接连不断,客商展商集聚一堂,谈合作、谋发展。西海岸新区自获批以来,青岛世界博览城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近1600场,先后斩获“中国十佳会展名区”“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名区”等荣誉。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把建设“国际会展名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会展业国际化、特色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共兑现会展奖励3839万元,有效助力会展企业发展壮大。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孙晶 通讯员 辛姸虹
编辑 | 爱星 校对 | 洪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