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疾病儿童增多 南京明基医院多举措保障就诊需求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李娜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南京各大医院急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就诊人群“爆满”。不少患者都是家庭“组团式”就诊。“医生,我孩子咳嗽一周了,还发烧,怎么回事啊?”“护士,怎么还没到我们?还要等多久?”……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儿科门急诊迎来就诊小高峰。
医生不停歇f 看诊、看报告,护士奔波于雾化、量体温、记录、安慰患儿与家属之间。儿科医护人员连轴转忙到没空休息,众多家长抱着孩子等待就诊,为更好地守护患者健康,缩减就诊等待时间,保障患者安全,明基医院根据高峰期医疗服务需求,统筹医疗资源力量,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接诊收治效能。
儿科增设专家门诊频次,延长门诊诊疗时间,增强接诊能力;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在诊区合理规划就诊、输液及雾化治疗顺序,有效缓解儿科医师工作压力。儿科团队根据疾病症状和病原学特点,组织开展疾病诊断、用药及规范管理等培训,优化医疗服务,为危重患儿提供入院“绿色通道”;开放急诊四区,内科科室支援急诊四区,减轻急诊呼吸道疾病就诊压力,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长。针对夜间、周末患儿拍摄肺部影像的需求增加,医学影像中心增加相应时段的排班人手,保证报告出具时效。
此外,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全力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随着气温降低,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如何辨别、预防和治疗?明基医院儿科主任徐建华表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多发于秋冬季。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相对比较长,通常是1周到4周。今年除支原体感染以外,也有其他病毒的感染,儿童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不应随意用药、滥用药。如果药物治疗3天后症状没有减轻,还持续高热,则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如何早期识别支原体肺炎?徐主任表示,和大多数肺炎表现类似,临床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中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和无热。大多数表现为阵发性干咳、逐渐加重。少数有粘痰、伴血丝等等(咳嗽非常显著,甚至于类似百日咳一样的痉挛性咳嗽)。
肺部查体,早期往往不明显。一般采用胸片或胸部CT。CT诊断意义高于胸片,患者需根据病情和病程在医生的建议下检查。
总体来说,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良好。仅有少数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可能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日常生活中,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礼仪,尽量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3、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4、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5、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6、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