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价格大跳水!不少上海人都爱吃,抓紧最后半个月

转自:上观新闻

对不少上海人而言

吃大闸蟹是每年的保留节目

如今膏满黄肥

正是人间食蟹好时节不过,近期有人发现

价格下降!10元一只随便买

为了解大闸蟹价格情况,近日,中新财经记者走访了多个超市。

在某永辉超市,记者注意到,来自江苏的小个头特价大闸蟹,售价9.9元/只。即使是特大闸蟹,公蟹也仅售15.9元/只,特大母蟹价格稍贵,需39.8元/只。

另一家欧尚超市里,来自山东东营的大闸蟹,单只均在2两以下,售价也都在20元以内。其中,1.4-1.7两/只的母蟹标价9.9元。

从线下走访情况看,部分超市小个头的大闸蟹已经降到10元以内,但个头较大的大闸蟹,单只价格会在三四十元左右。

这也与线上的价格情况类似。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注意到,三四两的大闸蟹每只价格多在30元至50元,中小个头的大闸蟹价格稍便宜,单只价格能在20元以下。

今年品质更高选美赛蟹王蟹后均超一斤

11月14日,在沪进行的2023年全国河蟹大赛,从2800余只河蟹中评选出一年一度的“蟹王”“蟹后”,两者均超1斤,比去年增重不少。

同时,大赛也传出蟹市信息。“今年大闸蟹身价可以用‘腰斩’来形容,但实际上规格更大、品质更高,从性价比看,现在确实是吃蟹的最好时节。”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

“质量时代”

上海蟹产业历史最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自1960年代长江口天然蟹苗被养殖利用以来,我国河蟹产业从起步、快速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从经历的天然放养、人工强化养殖、生态养殖进入绿色养殖阶段。

当前,全国成蟹养殖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养殖产值约700亿元,以前是高密度、大养蟹,现在是低密度、养大蟹,由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提升型。自2014年以来,全国河蟹在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养成规格同步不断攀升,大规格蟹的门槛已从当时的雌蟹3两和雄蟹4两,提至当前的雌蟹4两和雄蟹5两,产业进入“质量时代”。

今年,堪称“中华绒螯蟹故乡”上海河蟹的产量、规格和品质也达历史最好水平,已形成崇明、松江、宝山和浦东为四足,青浦和金山为翼的“四足鼎立、两翼协同”产业发展格局,本地大闸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已进入全国前列。

“暖秋”后本月为品蟹黄金期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这些天,立冬节气已过,下周就到小雪。那么,今年吃大闸蟹是不是为时已晚?

对此,上海食品学会理事长、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锡昌解释称,俗称大闸蟹的中华绒螯蟹,其雄蟹8月份到12月份从开始发育到发育成熟,11、12月份各个可食部位的滋味成分与8、9月份相比差异较大。研究者通过测定其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可知,10月份之后的中华绒螯蟹体肉中呈甜味物质的含量有显著提高,性腺中呈鲜味物质的含量也有显著提高,而性腺和肝胰腺中呈苦味物质的含量有所减小。因此,从滋味品质角度来讲,10月至11月为吃螃蟹的最佳季节。

不过,随着气候变暖,这个“暖秋”的大闸蟹成熟期也有所延后。另外,膏黄肥美的大规格、高品质螃蟹,养成时间也较长,因此今年整个11月都是品蟹的黄金期,而进入12月后则可能膏黄“太老”“过硬”。

值得注意的是,现今价廉物美的中华绒螯蟹也有科学吃法。其体内丰富的蛋白质容易与鞣酸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质,不利于消化。因此,食蟹时不与鞣酸含量高的食物一起食用,比如柿子、石榴、葡萄等。同时,蟹中还含有较多嘌呤,不宜与其他高嘌呤食物共进,比如啤酒。而茶中富含茶多酚与鞣酸,也不应与蟹同吃。

资料:上观新闻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