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之约 相遇重庆|“洋”毛肚搭特色班列“烫”进重庆火锅
毛肚、鸭肠……这些食材是重庆人烫火锅的必点。2023年9月2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首班火锅食材进口班列抵达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这批物美价廉的进口食材被分拨到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明品福冻品交易市场等地进行分销,走进火锅餐馆和百姓餐桌。

把世界好货引进来,把优秀国货送出去。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自2019年7月实现常态化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超1813列。其货物品类,已由最初的几十余种扩展至水果、汽车整车及配件、电子产品等600余种,从“物畅其流”到“货通全球”,江津正全力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主要承载地之一,江津承担着开放引领与经济引擎的双重使命。
“我们正培育一个高质量开放的物流通道!”江津综保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高宇介绍,今年以来,相继开行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出口专列、泰国进口纸浆专列、“江津制造”出口专列、“东风汽车”出口专列、中老铁路“吴哥啤酒”进口专列、进口火锅食材专列等特色班列,把国外好的东西都引进来。尤其是重庆人爱吃的鸭肠、毛肚、耗儿鱼、鸡爪等食材。江津综保区准备与重庆火锅协会合作,接下来将大规模引进,让更多爱吃火锅的重庆人享受舌尖上的满足。

借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的“势”,随着一声声火车汽笛和船鸣,江津这座西部内陆城市已经被推入世界贸易的主战场,并正依靠“大通道”建立“大产业”。
11月10日,位于江津区珞璜临港产业城的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一派忙碌景象。“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氯化铵、摩托车零配件等产品的中老班列从重庆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缓缓驶出,一路向南驶向老挝。
“小南垭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起点!”高宇介绍,小南垭和珞璜都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投入改造,目前已成为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目前,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与6公里外的珞璜港有铁路专线连接,可实现无缝衔接。
今年4月,实现中欧班列去回程双向贯通,江津与欧洲的时空距离再次拉近。当前,通过拓展通道,江津已形成东南西北“四向齐发“格局,目前货物出口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运抵全球393个港口。
“江津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量在珞璜临港产业城!”短短十余字,诠释了珞璜临港产业城对于江津的意义。而珞璜临港产业城的关键在“开放”。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随着班列加快扩能和铁路、港口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江津物流枢纽能级不断提升。
口岸功能日益完善,也使得江津进出口货源更为丰富。目前,江津及其周边地区的建材、纸品、化工品、粮食、非金属矿石、汽摩配件、农机等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抵达全球。老挝的啤酒、水果,泰国的木薯粉、大宗塑料颗粒,越南的线槽、碳酸钙等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各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江津集结,最终发往广阔的中国市场。
“我们将继续拓展水果、肉类、海鲜为主的特色班列,体量更大、货源更丰富!”高宇表示,除了进口外,东南亚国家对本土的小家电、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配件、三轮车、农机等都有很强烈的需求,我们还要借助这条国际通道帮助更多优秀国货“走”出去。协助本土企业搭建海外渠道,拓展海外市场,为它们提供诸如产品准入、通关等方面的全方位帮助。
接下来,江津将持续推动“通道+经贸+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对接RCEP经贸规则,深入推进与泰国、老挝、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重点打造中国西部-东盟产业合作平台、基础设施联通平台和政策对接平台,充分把握融入国家战略产生的新机遇、新空间,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 配图 任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