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南宁市向海经济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南宁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0月27日,记者从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南宁市高质量发展向海经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印发向海经济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聚焦向海交通体系、向海产业体系、向海科技创新体系、向海开放合作等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向海经济工作取得积极成效。1—9月,南宁市向海经济产业招商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总投资约615.36亿元。

南宁市将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目标,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和“向海图强”双向发力,按照“一体两翼”布局,加快南宁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南宁片区建设,推进“两港一区”开发建设,努力建设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核心区。

 夯实内外畅通发展基础

“公、铁、空”联运的区域航空枢纽逐步成型

今年以来,南宁市大力推动向海通道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

在陆海联动通道建设方面,持续加快南玉城际铁路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92.2%,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现已形成“一环八射”网络格局,今年1—9月,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2%,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岑溪(粤桂界)至大新公路(横县至南宁段)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进行。

在江海联通通道建设方面,平陆运河项目进入全线动工新阶段。1—9月,南宁段累计完成投资10.81亿元。南宁港总体规划修订取得阶段性成果,六景港区高山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南宁港隆安港区宝塔作业区码头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30%。

在空港出海通道建设方面,已建成沙井至吴圩、吴圩至隆安高速公路等空港集疏运公路项目,机场国内公共货站二期项目已启用,基本满足“十四五”期间南宁航空货运发展所需保障能力。南宁吴圩机场改扩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衔接高铁、轨道交通、公路客运、机场一体化的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已经与南崇城际铁路同步投入使用,“公、铁、空”联运的区域航空枢纽逐步成型。

  系统谋划产业体系

  “南宁渠道”功能持续提升

南宁市积极培育壮大向海经济产业,加强向海开放平台建设,“南宁渠道”功能持续提升。

今年1—9月,南宁市向海经济产业招商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总投资约615.36亿元,成功签约贵州安达、瑞福锂业等一批向海工业重点项目,为南宁市向海经济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在产业链物流通道方面,累计完成中越跨境公路运输出口643趟次,累计运输货物约5800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3.62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实现5.88万吨,同比增长13.5%。

南宁东部新城作为距离平陆运河起点最近的产业集聚区,是南宁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主阵地。南宁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宁东部新城,借助平陆运河的枢纽优势,按照“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要求,分阶段分梯次引进临港向海经济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大进大出”临港产业,目前已成功引进比亚迪、贝特瑞、宸宇富基、安达等一批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上下游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产业链不断延伸增强。

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年内成功签约车电网新能源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等产业项目15个,投资总额达54.64亿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跨境合作新机制”等4项创新成果获自治区推荐上报商务部;今年1—9月,中国—东盟金融城新增入驻金融机构(企业)76家,累计入驻487家,现有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金融中后台及金融科技企业34家。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3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均已落地;今年5月5日,“区港联动”跨境电商集货新模式落地试点,混装货物运至南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可实现海关监管、铁路安检“同场平行、结果协同”的目标。

 聚焦重点产业需求

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

南宁市高度重视向海经济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工作,紧紧围绕向海经济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创新开放合作,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在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方面,南宁—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在孵企业35家,引进落地南宁企业9家,年内累计开展政策辅导、金融对接、市场拓展、投资路演等创新创业活动若干场,累计对接来邕实地考察的大湾区企业20余家。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力合科技南宁园,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在孵项目60个、人才72人,引进产业项目4个,已获得及申请中专利63项。

在科技研究中心建设方面,成功引进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来邕组建南宁水木蓝鲸汽车电子信息研究院,打造面向全国的汽车电子研发和生产基地。组建广西桂华智能制造研究院,累计孵化企业8家,服务本地企业10家。推动广西现代海洋科技研究院在南宁高新区挂牌成立,已建成面向东盟海洋科技领域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支持企业开展海洋科技领域项目研发,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个。

在科创人才引育方面,印发《南宁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引育高层次人才,促进向海经济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今年,我市共认定高层次人才1018人,其中A类2人,B类24人,C类60人。推动有关职业院校联合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新增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等向海经济相关专业。推动南宁与比亚迪签约共建“南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政校企合作联盟”,“比亚迪产业学院”已于4月揭牌成立。

本报记者胡光磊 实习生何娜娜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