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安宁疗护日|上海这家二级医院新设“逐光小筑”,填补儿童安宁疗护空白
转自:上观新闻
普陀区利群医院六楼安宁疗护病区,最后一间病房有点不一样:这里装饰充满童趣,温馨的暖色调静谧而舒适。10岁小可患上脑部肿瘤, 生命无常,小小年纪即将走向人生终点。最后的日子里,小可与父母在这间病房里相守,接受安宁疗护之时,尽显人文关怀。
今天是第19个世界安宁疗护日,今年的主题为“爱心社区、共托安宁”,寓意着将安宁疗护理念融入每一个社区。利群医院这件儿童安宁疗护关怀室于12日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上海首个在二级综合医院内开设的儿童安宁疗护病房。
生命关怀是全年龄段的关怀,对疾病终末期患儿的照顾,同样不可忽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人们对安宁疗护理念的知晓和接受,全年龄段人群需求逐渐增加。但目前,儿童安宁疗护尚在起步阶段,服务供给远远不足,亟待完善。
利群医院这间儿童关怀室有个好听的名字——“逐光小筑”,如果不是病房外挂着“安宁疗护”牌子,来访者很难将“逐光小筑”与离别联系起来。小可便是“逐光小筑”收治的首位患者。

安宁疗护不忘有需要的孩子,去年以来,普陀区卫健委推进“专科+安宁”,扩大服务人群,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专科医联体支撑,建立“1+1+12+X”儿童安宁疗护服务体系。“逐光小筑”由此应运而生。
利群医院党总支书记吴玉苗说,儿童关怀室是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主题教育期间推动工作发展的一项惠民举措,建设初衷是让家人能在最后的时刻多陪陪孩子,多留些记忆,少留些遗憾。将病房命名为“逐光小筑”,寓意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让每一位入住的孩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20 多平方米的“逐光小筑”光线柔和、布置雅致,南面和西面都有窗,可以一眼看到天台花园。房间以森林为主题设计风格,造型上像一个神奇的树屋,内有沙发、茶几和独立卫生间,墙壁上悬挂着多彩的卡通图画。

一切的安排都围绕孩子。房间除了一张儿童病床外,还有一张双人可折叠沙发床,方便爸妈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床上方自然柔光屏,可以播放一年四季主题卡通风景视频和音乐,舒缓患儿和家长的紧张情绪。据悉,这间儿童安宁疗护病房的建设得到了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加油宝贝”计划的大力支持。

儿童安宁疗护主要收治罹患恶性肿瘤等疾病终末期患儿。利群医院院长李梦帆介绍:医院已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联合儿科、安宁疗护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以及药剂、营养、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多团队力量,提供舒缓治疗及哀伤辅导等服务,帮助患儿和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在“逐光小筑”还能开展医疗谈话、社工干预、亲子告别等,目标是为孩子提供更友好、更温暖、可陪伴的关怀空间。
记者了解到,普陀区于2017年列为全国第一批安宁疗护工作试点地区之一,区卫健委投入专项资金,并在利群医院设立区安宁疗护中心,创新建立“1+12”(1家安宁疗护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未来我们要在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儿童安宁疗护的规范和标准,联合社会力量将儿童关怀与安宁疗护进行融合。”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邓海巨说。
当日“悦心联盟——普陀区安宁疗护心理支持项目”同步启动。该项目由利群医院、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发起,将通过心理知识科普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团体活动、家庭治疗等方式,分别针对癌症末期患儿及家庭、安宁疗护医务人员,为他们提供身体和心理上支持,为儿童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最早也是唯一整体开展安宁疗护试点的省(市)级地区,上海安宁疗护工作的推进彰显城市温暖与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安宁疗护逐渐从量变转向质变,普惠性、基本性、兜底性安宁疗护制度基本形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机构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疾病终末期病人与家属减轻痛苦,带来关怀,送去尊严。
下一步上海还将从人性化、专业化、体系化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立足当前,与长三角地区深度合作,共享资源,携手共进,推动安宁疗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另悉,“世界安宁疗护日主题活动暨长三角安宁疗护学术会议”也于今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安宁疗护领域专家学者将分享观点,会上发布《上海市安宁疗护发展蓝皮书(2012-2022)》,并为“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优秀案例”颁奖,同时公布“2023年度上海市安宁疗护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立项名单。
助力安宁疗护理念传播,今晚普陀区标志性建筑“环球港”双塔将通过亮灯形式,致敬世界安宁疗护日和安宁疗护从业者们,为活动增添亮色。
来源:作者:顾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