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南京已有63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助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最后一环

扬眼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紫牛新闻

2023年10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主题为“社区友善 八方支援”。安宁疗护是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最后一环。

10月13日上午,南京市2023年“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活动在南京鼓楼医院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共有63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活动启动现场

确诊已是癌症晚期,最后50多天她走得没有痛苦

“通过安宁疗护我们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我觉得我母亲走得很有尊严,也很安详……”正回忆着的逝者家属周女士(化姓)9月中旬刚送走了84岁的母亲。

2022年7月,周女士的母亲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遗憾的是,手术、化疗后,病情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缓解,医生也告知暂无更好的救治手段。经朋友介绍,周女士带着母亲找到了南京鼓楼医院寻求安宁疗护的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咨询,周女士在专业安宁疗护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仔细居家护理着母亲。2023年7月,周女士的母亲病情迅速恶化,住进了鼓楼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接受治疗。

“我们选择安宁疗护的时候实际上是冒着风险。有的亲戚朋友不太能接受,但我们来了以后就发现其实不是放弃治疗,是不做无谓的治疗。治疗不是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的目的,而是在延长生命和保持生命的尊严之间做一个平衡。”周女士回忆,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安宁疗护护士总是能第一时间关注到母亲的疼痛,并细心地帮助她调整体位;睡眠不好时、有焦虑情绪时,安宁疗护护士便会坐在她的病床边轻轻握着她的手耐心聊天。“最后的50多天里,妈妈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很温柔的对待。安宁疗护对家属也有很好的引导,包括她的‘身后事’我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都给了我们心里极大的安慰。”

与时间赛跑,做生命末期的“摆渡人”

记者了解到,南京鼓楼医院是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质控中心挂靠单位。2015年,南京鼓楼医院开始开展安宁疗护的工作,从那时起,护理部副主任袁玲就投身于这项崇高的事业。作为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秘书、南京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玲直言,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死亡来临前帮助患者和家属尽量多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最初我们是在医院肿瘤中心建立了宁馨病房,收治治疗负担大于收益的肿瘤末期患者。”袁玲介绍,随着缓和医学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该院安宁疗护团队于2020年还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安宁疗护门诊,安宁疗护也与更多专科开展协作。“我们在安宁疗护门诊上经常会碰到其他科室的专家在出院小结上面写转诊至安宁疗护门诊咨询,比如急诊抢救室就也可能会联系我们团队,说有一个合适的患者,看看怎么能帮助他比较平静、无痛地走完最后的生命。”而在南京市开始试点安宁疗护机构后,鼓楼医院作为质量控制中心也制定了南京的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对有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服务更多的人群。

“不仅仅是老百姓有理念的转变,我们医务人员作为提供服务的人也从安宁疗护的环节不断加深认知。”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陈湘玉坦言,护士就在安宁疗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总认为有健康问题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医疗干预,其实生命的末期可以宁静地走完自己最后的一步。我们做安宁疗护是去做心灵的安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减轻疼痛等不舒适症状,包括对家属的哀伤辅导。”

63家医疗机构开展服务,南京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南京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已达145.89万人,占总人口的15.37%。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相伴的是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慢性病、脑血管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终末期患者这个群体的照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杨大锁介绍,2019年,南京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共有63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涵盖1家全省首个独立设置的安宁疗护中心,23家二三级医院,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护理院,床位382张,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据悉,今年“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的主题是“社区友善,八方支援”。杨大锁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社区在安宁疗护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表示,下一步,南京将持续加强安宁疗护体系建设,重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中医药融入安宁疗护服务,方便患者就近得到更加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同时,还将加强部门协同,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注重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南京市安宁疗护工作水平,为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做出更大努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李海慧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