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寻访历史人物,感怀传统文化,这场“扬州漫步”活动给新老员工美好深刻印象

扬眼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紫牛新闻

扬子晚报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赵红伟 成宇 记者 陈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有月光”……何园水心亭畔,工行扬州分行的青年员工们,诵读着或豪迈奔放、或灵气婉约、或风情万种的“扬州月”。这轮“扬州月”,张若虚吟诵过,徐凝慨叹过,如今,挂在“晚清第一园”水心亭畔玉兰树梢头。

品味古宅

中秋来临之际,扬州工行组织摄影、文学爱好者,开展了一场“镜观扬州慢 诗吟广陵散”city walk扬州漫步活动,特别邀请老员工和刚入行的青年员工,借镜头寻访扬州历史人文,以诗文感怀扬州文化。

畅所欲言

“这是我在工商银行工作的第一站。”已经退休五年的张荣口中的“第一站”,是指老广陵工行,这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大楼,是扬州最早的金融旧址,先后为人行和工行办公营业楼。沿着斑驳的木楼梯、木地板,张老师如数家珍,指着每个房间向青年员工讲述着曾经的岁月,这里有他的青春和梦想。

走出旧址,穿过一条小巷,一行人来到了周扶九故居。作为近代中国金融家、扬州大盐商,周扶九为那时的革命运动与扬州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故居旁不远处是二分明月楼。“我是扬州人,却从来不知道这小巷子里竟然藏着这么大一个园子啊。”新员工蔡希妍说。在二分明月楼,不经意间就能撞到一轮明“月”——月亮桥、月亮门、月亮窗,让人目不暇接。

漫步古城

沿着广陵路漫步,今年刚开放的梅花书院映入眼帘。提及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白鹿书院这四大书院,大家都不陌生。而扬州的梅花书院,几乎与“四大书院”齐名。明清时扬州繁华,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出现了“东南书院之盛,扬州得其三”的盛况,梅花书院便是“其三”中唯一尚存遗址的书院。

参加活动的黄庭晖,入行刚满一个月,安徽六安人。当初应聘扬州工行,既有对“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向往,更因为扬州有他喜欢的人。大学时代,黄庭晖就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入职后加入扬州工行志愿服务队。他觉得City walk是一次迷你版的旅行,更是一次有意义的志愿活动,要把所见所感所悟分享给亲友。

老员工抚今追昔

被誉为“晚清第一名园”的何园,是此次活动打卡的最后一站。大家围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室里,共吟与扬州城有关的咏月诗句,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温度。在最后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中,青年员工倪雪瑶感言:“这首歌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这次活动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扬州的文化,感受到扬州是个‘好地方’。能留在扬州工作,成为扬州工行一员,是我的幸运。”

校对 徐珩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